选择牺牲乘客还是撞向路口的小孩无人驾驶汽

2023/3/8 来源:不详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控制杆边的旁观者”,看见无人驾驶汽车,正在猛冲向五个毫无准备的工人,而你可以把站在你旁边的胖男人推倒,让他阻拦在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进路径上,成功阻止车祸,但胖男人必死。这时,你会如何选择?

1、无人驾驶汽车同样有着“有轨电车难题”的隐忧

多数人可能不会做出这种选择。因为这种”做法“隐含着”故意杀人“之类伦理风险。但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牺牲胖男人,可以有更多的生命和家庭受到挽救,这是值得的。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不能因为目的高尚而不择手段。因此,对于道义论者来说,不采取任何行动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指责,那些不做出决定的人,是为了”自保“而选择罔顾他人性命。

在年的时候,英国哲学家富特率先提出“失控的有轨电车难题”。关于“有轨电车难题”的变种和探讨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在道德哲学领域,最具价值和争议的命题之一。

一开始,人们只是把它当作是选择牺牲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后面随着哲学家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美国哲学家汤姆森,将控制电车方向的主动权,交给“控制杆边的旁观者”后,人们突然发现“有轨电车难题”变得更加有实际意义了。

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现实纠纷和应用伦理困境。甚至有人指控那个控制方向的旁观者或者司机,存在故意伤害或者杀人的意图。

而这种伦理道德困境,同样存在于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当中。这就是著名的“隧道难题”,它是“有轨电车难题”的另一个变种版本。

2、无人驾驶汽车面临多重法律风险和道德困境

如果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到某个隧道的时候,有个小孩刚好正在横穿隧道口。而留给汽车智能系统的判断只有两个,要么直接撞向小孩,这样就可以挽救乘客生命。要么进行紧急避险,但是这样会直接造成车毁人亡的境遇。

当然,有人说为何要把选择权留给一个计算机智能系统?这时,应该启动紧急决策系统,把选择权留给可以控制方向的乘客。让车里的乘客自己做抉择,是选择牺牲自己还是转向小孩。

因此,不存在自动驾驶汽车的"选择困难症"。以此指责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无的放矢。

就这样,问题又重新回到了汤姆森的“控制杆边的旁观者”上来。当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无人驾驶智能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时间,把选择权交给乘客是一个问题。

而这种选择权转移的情形,似乎让自动汽车生产商和设计者规避了道德风险。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选择权转移,本质是技术设计者和生产商的一种“伦理控制”。

明明预知到可能存在的伦理风险,仍然主动选择让其发生。选择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乘客,可能会因此受到“故意杀人”的指控。

但即使不是无人驾驶汽车,司机同样面临此类的伦理风险。

要是智能系统在车祸发生前,没有把决策权及时转交给乘客,那么其生产商就面临着,采取“某些有害决策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指控。

正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迈克尔·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一次关于是否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辩论会上说的那样,

“即使是有人驾驶,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因车祸而死去。这中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因司机的大意走神,导致受伤和致残。

而自动驾驶汽车不会喝酒,不会在开车时发短信。他们不会感到疲倦,也不会分心,自动驾驶汽车将消除所有这些死伤。

从马车到汽车的过渡有一段时间很混乱,但无人驾驶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道路安全。

当然,这位经济学教授说的前提是,无人驾驶汽车足够“智能化”,不然就相当于把驾驶权交给了一个控制力和判断力差的3岁小儿。

不过,从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发展看,似乎智能系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智能“。而且设计者在路况的判断设计上,仍然面临多重法律风险和伦理困境。

从个人来讲,是不看好自动驾驶汽车的广泛应用。不是因为人工智能和汽车工业化的结合不够优秀,而是它面临人类社会的道德风险,基本上是无解的。

换句话说,”有轨电车难题“不存在好的结果判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