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萧墙难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

2022/12/23 来源:不详

来源:智通财经APP

  我们从一个著名的推特状态说起在股市上有过高市值的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Motor:年11月2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了一首中文诗,标题“Humankind”(人类),引用曹植七步诗,形容兄弟阋墙,骨肉相煎。

  那,为什么LucidMotor是谁?他是特斯拉(TSLA.US)的血亲兄弟吗?

  一、LucidMotors是谁?

  Lucid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BernardTse)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SamWeng)两位华人于年创建。

  谢家鹏是特斯拉创始人之一,当日在特斯拉负责电池研发。在马斯克入主特斯拉之后,清洗优化管理层,谢离开了特斯拉,创立Atieva公司(LucidMotors前身)主要致力于电动车三电系统的研发,服务于车企。

  年,前特斯拉VP,ModelS总工PeterRawlinson,加入了,任CTO。

  PeterRawlinson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在特斯拉时负责过ModelS的设计、制造、生产(fromacleansheettoproductionreadiness),并打造了工程师团队。Rawlinson加入特斯拉之前在捷豹、莲花汽车都担任过总工程师,汽车行业从业超过三十年,经验非常丰富。

  LucidMotor曾经有中国“血统”

  年1月,中国北汽集团1亿美元参投C轮融资,持股25.02%,是LucidMotors第一大股东。同年7月,贾跃亭以个人名义向Lucid投了2亿美元,成为二大股东。

  年,北汽集团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贾跃亭成为LucidMotors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度接近40%。

  (PS:如果贾总能够坚持到年Lucid完成SPACIPO,下周回国,顺理成章)

  年10月更名为LucidMotors(Lucid的意思是清澈的,清晰的),并正式宣布了其开发全电动,高性能豪华车的计划。

  年11月29日,州政府和公司官员宣布了Lucid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卡萨格兰德市投资7亿美元的制造工厂的建设计划,该工厂计划在年中期雇用多达2,名工人,最初制造20,辆汽车,并扩大至每年,辆汽车

  年,贾跃亭的电动汽车FaradayFuture陷入资金危机,为了挽救法拉利未来,贾总遂将所持LucidMotors股份卖出。

  同年9月,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简称PIF)超10亿美元投资LucidMotors,并获得多数股份。

  插点题外话,这支基金和特斯拉也有一段故事:年,马斯克曾经发Twitter表示考虑以美元私有化特斯拉,资金已经到位,而资金来源也正是这支PIF。

  此事最终以马斯克放弃私有化特斯拉,同时被美国证监会罚款4万美元(马斯克和特斯拉各支付2万美元),丢掉特斯拉董事长职务告终。

  年,CEO温世铭辞职,Rawlinson兼任Lucid的CEO和CTO,掌舵公司。

  Lucid除了和中国北汽、贾跃亭沾亲带故外,最大的标签就是和特斯拉血火同源:

  多位高管级,以及大量工程师来自特斯拉,从某种程度上,Lucid流淌着特斯拉的血液。

  除CEO外,目前Lucid的总工程师兼产品高级副总、生产制造副总、供应链副总、全球质量副总、销售负责人等高管都来自特斯拉。

  红框高管有Tesla经历,绿框高管有Rivian经历。

  作为前东家,马斯克对挖了人的“小兄弟”没有任何好感,冷嘲热讽Lucid。他还曾经发推特说Lucid的CEO彼得罗林森(PeterRawlinson)从来不是特斯拉的总工程师,他在特斯拉没有什么大作用,彼得罗林森来特斯拉之前,ModelS的原型已经设计完毕,在ModelS产能遇到困难之前罗林森又离开特斯拉,只负责过车身设计,没有涉足过传动、电池、软件、生产、设计等领域云云。

  然而,当我们翻看特斯拉的年的   对此,当事人Lucid的PeterRawlinson保持着英国的绅士风度,并没有还口,而说自己公司是对标奔驰S系列,并不会和特斯拉直接竞争。

  在那本著名的小说《权力的游戏》中,龙族坦格利安统治了维斯特洛大陆几百年,东征西讨,踏平诸侯。但是给龙族造成最大麻烦的,不是狮家、狼家、鹿家、熊家等外部诸侯,而是同样姓坦格利安的自家人,血出一脉的黑火家族。(坦格利安家族的族语就是“血火同源”)

  那我们的Lucid会像能征善战的黑火家族,在龙族的打击下愈挫愈奋,有所作为吗?我们来看下Lucid自己是怎么说的:

  Lucid自己宣称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这块目前相对竞争对手少(主要是保时捷Taycan)。Lucid在   目前市面上宝马属于运动豪华,奥迪属于科技豪华,奔驰是经典豪华,自己要做后-豪华市场(大概意思就是在未来要兼包并蓄,科技,表现力,持续力都会有)

  说实话,这个概念总有一些雾里看花,云深难解。我们不妨看下Lucid的产品究竟如何?和特斯拉、保时捷Taycan相比,优劣又怎样?

  二、Lucid汽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Lucid汽车分为LucidAirDreamRange、LucidAirDreamPerformance和AirGrandTouring。都以续航长,功率大著称。

我们下面细说下Lucid的优劣势所在:

  2.1产品优势:

  1)三电系统强大:续航长、速度快,功率大,充电快。

  我们把lucid汽车和特斯拉做比较,Lucid的续航相对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LucidAir的续航里程为km,而特斯拉的ModelS为km,高出约28.4%。

  Lucid最高时速和功率都高于ModelS但是低于ModelSplaid。

  Lucid的永磁电机相对业界领先:

  目前业内普遍做法是把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单元分由不同团队负责,这样很容易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而Lucid技术积累较强大,把电动机、齿轮箱、差速器、逆变器、控制单元都做到一个总成里面,由一个团队总负责。这样一款高度集成的(电机、逆变器、减速器三合一)永磁同步电机。

  该电机重量仅为73kg,作为对比,特斯拉普通电机重量为92kg,高性能电机重量为kg。

  该电机输出马力HP,特斯拉普通电机马力为HP,高性能电机HP。

  2)Lucid充电快

  LucidAir由于采用了V+电气架构(之前保时捷的Taycan采用V+的电气架构已经业界领先了),可支持高达约kW的快充(约20分钟即可充满英里的里程),

  在实测中其峰值充电功率甚至达到了kW,20-80%的电量SOC区间平均每分钟补能18.2公里。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SPlaid同样电量区间下的补能效率则为平均每分钟13.4公里。

  此外LucidAir随车附带的19.2kW便携式充电器也略高于ModelS。

  3)内饰豪华,设计出色

  相比于特斯拉,Lucid的空间更宽敞,皮饰更加精细。中控触板PilotPanel集合了驾驶模式、座椅控制、空调控制、车辆设定功能。屏幕的尺寸以及分辨率比同类型车更大更高。

  同时Lucid的外型设计有业内领先的风阻系数:风阻系数(dragcoefficient),同样的速度下,风系系数越小,汽车受到阻力越小。

  LucidAir风阻系数只有0.21Cd,

  对比之下:

  特斯拉Model3,风阻系数0.23Cd;

  保时捷电动汽车Taycan,风阻系数0.22Cd;

  小鹏P7,风阻系数0.Cd;

  2.2劣势:自动驾驶功能偏弱

  LucidAir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相比三电系统,相比业内同行偏弱。

  其ADAS系统包括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14个可见光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等32个传感器,但使用的芯片还是MobileyeEyeQ4,单个芯片算力仅有2.5TOPS.

  相比之下,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算力是TOPS,且有大量数据积累。FSDBeta“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目前遥遥领先。

  而LucidAir目前仅支持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环视监控、盲点监测、交通标志识别、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居中、驾驶员疲劳监测、自动泊车等)。

  Lucid和保时捷Taycan对比

  由于Lucid自身定位是豪华电动车,而保时捷的Taycan系列是目前豪华电动车市场里销量最高的。所以我们也将Lucid和Taycan进行了一番比较。

  可以看出Lucid和保时捷的Taycan相比,速度略快、续航优势明显(续航里程约是保时捷的2.35倍),价格也存在优势。

  不过Taycan的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保时捷的Taycan已经初步量产,年Taycan系列的卖了41,辆,同比增长%,而Lucid的年仅仅交付辆,预计年交付也只有12-14辆。

  其次Taycan在电动豪华车品牌影能力就比Lucid强很多,奢侈品的调性很足,保时捷官方有句话:“Taycan首先是一辆保时捷,其次它才是一辆电动车”。而Lucid还要花不少时间和财力去搭建品牌影响力。

  不过Taycan系列也存在不小问题:

  历史包袱,仍然采用经销商模式,该模式对客户洞察又天然不足,也是Lucid的机会。

  自动驾驶同样较弱,不能完成整车远距离OTA升级。

  产品质量曾经不达标:曾大规模召回过汽车。(原因是后桥上控制臂与后桥、车轮轴承壳体的螺纹连接可能未达到拧紧要求)

  总结:Lucid产品有一技之长,“快”,但是有偏科:自动驾驶偏孱弱。

  说完了产品,那Lucid所在市场空间如何?

  三、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空间大不愁卖

  豪华车成长性强

  美国电动汽车一年销量约为60万辆。年的电动车新车渗透率约为4%,这个数字相对欧洲和中国偏低(欧洲新车中电动车渗透率高达19%,中国也有15%)。

  根据Argonne(阿贡实验室)和平安证券研究所的估计,美国年电动汽车销量会快速上升至万辆,年电动车销量达到万辆,新车渗透率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实现50%的中期渗透率目标,-年十年复合增速39%。

  年2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59,辆,同比增长68.9%,随着油价上涨,短期内可能还会刺激销售端。

  如果我们细分下,美国豪华车电动渗透率有多少呢?由于没有现成的数据,我做了一番推算。

  根据美国汽车媒体《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测算,美国高端豪华车市场年销量大概在万辆左右(一般特斯拉也归类为豪华车)。

  另外根据公开的资料,美国本土年电动车top12如下:其中蓝色的被算作豪华车。

  如不考虑年销量低于辆的电动车厂商,豪华市场电动车渗透率约为1.84%,还低于整体汽车市场的电动车渗透率4%。

  而年销量top10的电动车车型名单上,价格在15万美元以上(LucidAir16万美元)的,只有保时捷的Taycan,前文已经比较过这两款车型。

  另外,根据一些头部机构的研究报告综合判断,目前电动车是的需求端远远大于供给端,只要能造出车,基本不愁卖。

  电动车行业几乎除特斯拉的所有玩家,都面临产能问题,有太多先烈中道崩殂。

  那,Lucid凭借“快”人一步的豪华电动车,拥有曾经从产能低于爬出来的经验丰富的特斯拉老兵们,外加上市后的资金扶持,还有问题吗?

  四、Lucid风险不小

  我们认为,Lucid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4.1、汽车行业本身风险:

  汽车行业本身就是高门槛,高死亡率的行业。特斯拉之前,在美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是哪家?年的克莱斯勒。近百年间先烈比比皆是,胜者唯特斯拉一家而已。

  4.2、产能地狱:

  Lucid招募了很多特斯拉“老兵”,这些老兵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优势,但也不能直接照搬特斯拉当年解决产能的方法,因为特斯拉很多研发的机器、研发材料或有专利傍身,或和供应商签订独家协议。Lucid很难直接模仿。Lucid依然要在产能地狱里栉风沐雨,百战求生。

  4.3、品牌认知度不足:

  目前没有看到能够支撑Lucid成为豪华品牌的证据,品牌并没有建立起和消费者强大纽带。豪华奢侈品是贩卖自信的生意,Lucid尚没有明确的路能够形成这样的品牌力。

  油管上有去Lucid探店的博主,Lucid的店员虽然宣称自己对标的是奔驰,但是介绍车辆各个功能的时候基本都说特斯拉怎样,LucidAir又比特斯拉强在哪里云云。

  在Lucid的营销和销售过程中,带给消费者心智认知是:这是一款加强版的特斯拉。

  4.4、产品科技感不足:自动驾驶偏弱

  孱弱的自动驾驶会导致售卖软件服务的不达预期,而软件服务是利润率最高的部分。Lucid如果强化自动驾驶,会在未来面临不小的压力。-年,科技巨头苹果很可能入场,苹果汽车的品牌调性,自动驾驶的技术积累,很可能和Lucid走在同一细分赛道。

  虽然Lucid有各种问题,风险也不小,但是好在电动车市场足够大,只要能够克服产能地狱,还是有生存空间。

  五、估值

  由于公司处于初创阶段,到去年底低只交付了量LucidAir。因此,对这个公司的估值判断更多是去预测未来的车型上市节点、定价与销量预期。这里我结合公司的规划与外行预期大致预测如下:

以上估算核心假如如下:

  5.1、价格上:

  根据Lucid的规划,将在年开始交付相对平价的LucidGravity(约10万美元/台)。

  根据Lucid的规划,未来会推出价格更加亲民车型(约7.5-8万美元/台),头部机构的估计是年。

  另外由于至年期间,传统高端汽车品牌都有量产电动的规划,苹果也可能推出和Lucid在相同价格区间的电动车,Lucid可能面临激烈竞争,增长速度放缓。

  5.2、销量上:

  a)Lucid在3月初把年交付从20台下调到12-14台,而非之前的亚利桑那州卡萨格兰德的工厂生产20,辆汽车,似乎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目前头部机构根据上下游的调研,估算Lucid在年交付可能只有约10辆,我们按照10辆估算;

  b)中期预测上,Lucid宣布亚利桑那州的AMP-1工厂的产能将会扩张至9万辆每年,远期产能的超过20万辆。

  b)Lucid也宣布自己将会在沙特建厂,预期产能会是15万辆每年。笔者并不看好沙特建厂(后文有详述),同时新建车厂普遍有供应链问题,一般短期内产能无法完全兑现;

  c)笔者估计年产能可以达到7.5万辆,年产能可以达到约22万辆。

  5.3、毛利率上:

  对所有新造车企业而言,单车毛利水平都极其重要,毛利转正意味着卖车收入与造车的材料、制造、基本技术等,投入与收入基本能够拉平了。我们这里先稍微看一下过了“生死线”的新能源车玩家们:

  a.特斯拉整车30%毛利率;

  b.理想汽车毛利率21.2%;

  c.蔚来约20%;

  d.小鹏约13%;

  我们来看下头部大行给出的毛利预期:

  Lucid毛利成长速度相对较快,(作为对比,机构给出的Rivian的毛利率,年10-11%,年可以到约17%)。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源于Lucid切入的市场比较高端,有奢侈品属性,所以大家对他的毛利率预测较高。

  5.4、价值粗估:

  笔者认为目前公司业务处于非常早期,变化速度快,衡量较为困难。估计到年会达到初步稳定的状态,所以用年的EV/Sales率进行估值。

  比值参照Rivian和特斯拉早期,建议相对稳态后的年,按照5倍的EV/Sales来估算。

  考虑到产能/销量交付的极大不确定性,我按照较高的折现系数14.5%,将年的估值折回年底。综上所述,给出的估值:单股价值约在23美元左右,目前约25美元。

  也就是说,就当前市场预期而言,即使Lucid股价已大幅回调,它仍然没有太大吸引力,只能等待后面它能不断超越市场预期。

  笔者的判断是随着部件、芯片、材料的上涨,Lucid的产能和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变大,再次发送交付数量下调或者价格上升的概率不小。

  当然,如果Lucid能够在交付过程做到超预期,股价会有明显的上涨。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Lucid的空头指标(指标最新日期为年3月15日):

  空仓比例=公司被做空的股数/发行在外的股数

  回补天数(ShortRatio)=未平仓的做空股数/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股数

  比如ShortRatio=4,那么按照平均每天的交易量来计算,所有被卖空的那些股票要全部BuytoCover回来,需要4天。

  这两个数字越大,都代表该股票的空头情绪越重。Lucid的6.59%的空仓比例和3.85的回补天数,在电动车行业都较高。我列举了Rivian,特斯拉,蔚来和小鹏作为比较。

  这代表Lucid的空头情绪相对较大。我认为,如果Lucid再次交付不达预期,恐怕股价打击不小。

  另外我也把造假实锤,已经被多家机构做空的氢能源新势力Nikola也列出作为对比。通常来说,回补天数超过5,代表做空情绪就非常严重,一般是商业模式明显出现bug或者造假。

  Lucid的空仓比例和回补天数,大体上在年不断走高。而同为新势力的Rivian(Rivian由于上市股价飙升,具体分析见《小超人的皮卡:Rivian的野心》,曾经在年12月的空头情绪迅速上升,但进入年后空头指标相对稳定)、中国的Nio、Xpeng都没出现类似的情况。

  六、小结

  Lucid产品有些偏科,速度很快,但是自动驾驶能力偏弱。没有展现出碾压特斯拉的产品力量。

  电动车豪华市场现在确实是空白,但是Lucid还没有展现出可以占据这块市场的能力,产品营销也有待强化。

  仍然会面临产能地狱,私以为还会有交付下调或者涨价的可能性。

  电动车美国市场潜力大,Lucid也算有一技之长,如果能克服产能问题,将仍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总体而言:前方道路同时布满鲜花和荆棘,需要有百战求生的思想准备和决心才能有所成就。

  其他一些主观的想法:

  1)CEO热爱技术,但好三电≠好车

  Lucid的CEO兼CTO,PeterRawlinson是一个非常热爱三电技术的人,Lucid在油管上发布了视频展示了电池设计技术(官方TechTalks讲座共10集),由PeterRawlinson亲自来介绍电池系统,包含Lucid如何有做到高效冷却电池、电池控制等等。我看过几集,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对于品牌的宣传有不小的帮助。

  不过Lucid要做豪华车,这个品牌建立的消费者认知是非常厉害的车,而不仅仅是非常厉害的电池。Lucid可以考虑学习蔚来,做好消费者服务,形成口碑传播。

  另外一个主观想法:行事风格越接近传统车企的新势力越不容易成功,新时代的汽车更是一个电子商品,需要又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客户服务等等,这也是我觉得Lucid对保时捷Taycan会有一定优势的原因。

  2)SPAC方式值得警惕

  Lucid通过SPAC上市,SPAC(SpecialPurposeAcquisition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这种方式是先由有公信力的机构或者人物作为发起者,造一个壳子公司(无实体业务),壳子公司上市。壳子公司再在24个月内寻找合适的公司收购(本次收购LucidMotor)。最终完成被收购的公司上市。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IPO更快更便宜,但是往往被收购的公司财务数字并没有那么好看。

  SPAC上市的公司往往到了传统B轮或者C轮阶段。SPAC上市往往相比传统IPO亏损风险更大。根据Renaissancecapital的研究分析,SPAC上市后平均回报率是-18.8%,而传统IPO是+37.2%,两者相差巨大。

  而同样在年新能源汽车企业,使用SPAC上市的公司Nikola,市值不久前一度高达亿。但被挖出造假实锤。

  另外,迟迟难以量产,同样也被做空机构盯上,贾跃亭的法拉利未来汽车也是使用这种上市方式。

  使用SPAC上市的公司的投资风险一般远大于传统IPO上市的公司的投资风险。

  3)沙特建厂,不太靠谱

  Lucid在投资者会议上说打算在沙特阿拉伯建造一座可生产多达15万辆汽车的新工厂来解决产能问题。这靠谱吗?我们来细细看一下:

  根据沙特官方数据,沙特的制造业工人总数为83万,其中有61万是外籍工人,本地员工只有22万,仅占20%。

  整体市场劳动力结构不稳定,非法外籍劳工多、劳工权益得不到保证。同时,合法劳动力成本高居高不下,年沙特的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适合沙特。

  更严重的是,沙特几乎没有汽车产业供应链,包括蓄电池、玻璃、轮胎等等全部依赖进口。

  年,沙特希望丰田去建厂,但是丰田调研后发现,即使是最乐观的假设下,在沙特建厂造车都是一桩亏本买卖。年,捷豹路虎曾经跟沙特签了一份建厂协议,10年过去了至今没开工。

  相形之下,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产业配套完善,市场也大。由华人创建,北汽注资过的Lucid错过中国殊为可惜。现在中国的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极氪都已经成长起来,引入外资肯定没有当年特斯拉那般优厚的条件了。

  Bytheway,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在年第四季度出售所持有的99.5%共计万股特斯拉股票,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此时盛传“特斯拉即将破产”。不过,故事结局是,因为这次卖出,沙特土豪完美错过了特斯拉年一年七倍的涨幅。

  当人们错过特斯拉,自然不想放过流着一半特斯拉血液的Lucid了。

  那么Lucid会成为特斯拉吗?或者是给特斯拉足够挑战,自己也能有一席之地,成为“黑火家族”吗?我们静观其变。

  本文选编自“长桥海豚投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