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车的常识,与现在差别有多大最不可思

2024/10/8 来源:不详

年代的中国,汽车是极其奢华的物品。

虽然它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但对当时的国民来说,仍然可望不可即,非名流权贵富贾军阀,鲜能驾驭。

当时的汽车与现在比,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名媛胡蝶

1,名字称呼不一样

彼时叫做汽车的,一般是指货车、客车、公交车。6座以下的,叫摩托。

那摩托车呢,不叫摩托,叫“脚踏汽车”,简称脚踏车。

匪夷所思的是,当时还有电动车,不过与我们现在骑的电动车不同,当时的“电动车”,是专门指用电驱动的公交车。

这种高大尚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一般只在上海广州天津的租界里有。

汽车的名字与现在的不同,汽车内的零部件,与现在的称法也不同。

比如方向盘,在当时叫转向舵;

刹车片,叫刹车鞋;

手刹,叫手拉刹车杆;

点烟器,叫点烟点火;

储物盒,叫零物房。

2,点火启动不一样

现在我们坐上驾驶位,踩刹车1秒启动,挂挡即走。但在当时,这个1秒过程,需要半小时左右。

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一般都是烧煤、烧碳的。民国油荒,公共交通工具,多以煤和木材代替。

这样的汽车,需要在车内加装一个大炉子,上面是喷水装置,煤或木材点燃后,少量喷水,使其半燃烧状态,目的是生产一氧化碳。

然后用鼓风机和过滤器,把炉子里的一氧化碳送进发动机,点火,燃烧,产生动力。

根本原理,与现在的燃气出租车类似。

只是,火炉需要提前烧半小时,准备充分的燃料才能点火。

由于燃料一氧化碳的不平稳,汽车动力不足,有时候感觉汽车会一拱一拱的。上坡时尤其如此,乘客需要下车帮忙推。

路途遥远耗尽煤和木材时,还需要就地寻柴。

3,驾驶规则不一样

当时交通工具以畜力为主,机动车是小众精英,路是为大家开的,所以小众服从大众,没有汽车专用道,更没有高速路。

不仅如此,为了让车适应大多数不开车的交通参与者,法律规定汽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0英里每小时。

各租界不同,限速不尽相同,但都差不多,换算成现在的公里,大概在每小时24公里左右。

所以,汽车在当时,主要是奢侈品。地位、财富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且租界内外规则不通用,想畅通无阻,就要办不同的车牌。

除了限速,行驶中的手语是必备的常识。

由于当时的汽车没有转向灯,业内司机就有一个共同的“手号”进行驾车时的示意。

比如左转,驾车者需要把手臂伸出窗外,用手在空中逆时针画圈圈,右转则相反,顺时针画圈圈。

刹车则是伸出手臂后,做手面向下按的动作。

后来发明了机械式转向“灯”

4,驾校学习方法不同

现在的驾校,真车上路,实操讲解,实践中出经验。

但在当时,汽车珍贵,学员上去实操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酿出事故。

为减少损伤,驾校把车用千斤顶撑起来,四轮悬空,学员即便错把油门当刹车,也没事。

当时的驾照

5,修理工不同

现在的4S店和汽修店鳞次栉比,即便高速路上搁浅,打个电话也有修理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但在民国,汽车是全进口,极其昂贵,材料、技术都是来自西方,所以维修一次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陈诚的福特,一次大修用掉1根金条,在民国那个货币动荡的年代,想想都令人咋舌。

那些修理汽车的工人,据说也都是个个懂英文,看的是英文教材,穿的是时尚洋装,喝的是咖啡,用的是刀叉,专为有钱人服务的人,收入向来不菲。

=================

参考文献:李开周《在民国学开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