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文远知行2020最早落地的自动驾驶企

2022/12/2 来源:不详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228/4345643.html

年11月,文远知行开启了商业化试运营,打响了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第一枪”。辆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之后的一年里陆续进入了位于广州黄埔区与生物岛的大街小巷,到目前为止,文远知行已经安全运行超过天,自动驾驶车辆安全运行里程超过万公里。

日前,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面向媒体,复盘了过去一年左右时间里所取得的运营成绩、产业化进展,并对当下自动驾驶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文远知行透露,该公司目前自动驾驶试运营的范围已经从生物岛、黄浦区拓展到了位于珠江两岸的海珠区与天河区。在过去天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文远知行累计完成了次出行服务,超过6万人使用了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黄浦区的自动驾驶乘车点拓展到了余个。

除此之外,文远知行的铁三角模式,在实际落地运营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现实。领投文远知行A轮融资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为文远知行提供了日产Leaf作为载体,用于生产自动驾驶车型。与此同时,文远知行又与广州市白云出租车集团、科学城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文远粤行,负责Robotaxi的运营工作。这样的合作模式完成了文远知行最初设想的“整车厂+自动驾驶公司+出行公司”模式的闭环。

而在去年下半年,宇通集团战略投资了文远知行,双方合作的MiniRobobus同步落地。据了解,双方还在货运方面进行合作的尝试,这一合作将会拓宽文远知行铁三角模式的边界。

韩旭表示,自动驾驶产业当下面临许多嘈杂的噪声,产业里应该有一个比武场,把所有赛跑选手放到同一条跑道里,这样能够扫除产业内外对于技术的困惑,比出真正的技术力。

面向产业的未来,韩旭认为,近几年就将有真正的无人驾驶落地,从事自动驾驶研发要有定力,树立长期的目标。他引用《价值》开篇的话语讲道:“要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

一、文远知行落地之路天跑过万公里

距离年在美国硅谷成立,文远知行已经走过了4年。在这4年时间里,年无疑是文远知行的高光时刻。

在这一年,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真正开进了广州的大街小巷,到目前为止,文远知行Robotaxi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辆。搜狐汽车年上半年采访韩旭时,他表示,目前文远知行拥有40余辆Robotaxi以及近60辆用于测试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

这些车辆搭载着由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环式摄像头、独立摄像头、GPS、惯导等组成的多传感器方案,行驶在广州市黄埔区.6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服务当地的市民,收集着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数据与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信息。

“一个很大的进步是我们把运营区域已经扩展到广州的一江两岸,一江是代表广州珠江,两岸是海珠区和天河区,我们不仅仅限于黄埔区,而是扩展到这两个核心城区。”韩旭表示,这也是国内首个覆盖到一线城市主城区的自动驾驶测试。

在这样的过程中,文远知行积累了非常多诸如城中村等复杂场景的数据,并实践了5G远程接管自动驾驶功能。但也发现了很多痛点,韩旭指出:“我们现在的痛点是常常满足不了大家的订单需求,我们在加班加点,希望可以扩展车队满足主城区的需求,这样大家可以有不同的体验。”与此同时,在跨区客运需求方面,文远知行暂时也难以实现。

截至2月3日,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运行了天,完成了次出行服务,超过6万人使用了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除此之外,文远知行还在今年与宇通集团合作推出了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车。韩旭表示:“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大概经过了8、9个月的合作,这也是国内第一款前装量产L4级别的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

更值得注意的是,文远知行的落地运营范围在年走出了广州。目前,文远知行已经在南京建邺区生态岛、郑州、武汉等地进行了落地部署,已经有MiniRobobus与Robotaxi在这些地区试运行。加上MiniRobobus的运行里程,文远知行已经累积了万公里的路测里程。

韩旭在讲到城市布局时指出:“我们布局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的战略目的,而且能依托当地资源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例如,“在郑州有文远知行的合作伙伴宇通集团,武汉的自动驾驶文化非常浓郁,有很多好的大学与东风汽车,南京则是因为与建邺区政府的合作。”

二、联手宇通拓展铁三角模式前装量产L4小巴已落地

除了在落地运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文远知行自身的“铁三角”商业模式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实践。

年完成A轮融资之后,文远知行开始探索政府支持下的“整车厂-自动驾驶企业-出行公司”铁三角模式。A轮领投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为这一模式奠定了整车厂的基础,随后,这一年8月,文远知行与广州白云出租汽车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文远粤行WeRideRoboTaxi,铁三角模式就此完成闭环。

事实上,之后文远知行在广州生物岛、黄浦区、天河区、海珠区能够迅速落地Robotaxi产品离不开这样的铁三角模式,有了整车厂与出行公司的加入,文远知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成本。这十分关键,因为成本通常是自动驾驶企业最大的痛点。据了解,对比产业中的其他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的运营成本要低得多。

而在年,文远知行的铁三角模式进一步向外拓展了边界,年12月,文远知行获得宇通集团2亿美元战略投资。而在此之前,文远知行已经与宇通集团进行了大半年的合作,并完成了MiniRobobus的研发与落地。

公开信息显示,这款MiniRobobus是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的前装L4级自动驾驶汽车,采用了无方向盘、油门、刹车的设计,搭载了文远知行提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这款全无人驾驶小巴目前已在广州生物岛、南京生态岛与郑州落地路测与试运营。

除了与两轮融资的领投方展开了战略合作,文远知行还参与了东风集团的自动驾驶项目。文远知行在两个月内基于东风风神E70打造了L4级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已经在武汉进行路测。韩旭指出:“根据东风的数据,我们的运行水平已经遥遥领先。”

根据上述事实,文远知行已经将广州黄埔区的运营经验向外复制。按照这一节奏,只要文远知行能够顺利与本地的整车厂与出行公司达成合作,这家公司的落地城市和场景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加。

三、呼吁“搭台比武”减少自动驾驶产业乱象

“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个比武场,”韩旭认为,“如果有的话,输了也不丢人,技术是长期的事情,输了就努力接着发展。”

韩旭的话语揭示了当下自动驾驶产业存在的乱想。随着智能网联浪潮的兴起,中国各大城市都成立了智能网联测试区,整车厂也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测试。但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众多玩家的水准。

“现在的MPI(平均接管英里数)数据都是每一个人给自己出题,自己报成绩,有人在山路跑,有人在地海拔地区跑。”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车型都会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参数指标形成巨大的影响,这样测试出来的数据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韩旭认为,应该将自动驾驶产业所有的赛跑选手放到同一条跑道上,同样的场地、同一款车、相同客观的技术指标,让中国所有一线的自动驾驶公司比一场。“这样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谁的技术好,能够去除很多嘈杂的噪声。”

除了这一问题,韩旭还认为自动驾驶产业应该有足够的定力,他认为自动驾驶迟迟难以真正落地的原因在于,这项技术发展仍然不够快、不够稳定、不够扎实。中国的大环境实际上非常鼓励创新,而自动驾驶也是匹敌汽车、轮船的伟大发明,这项技术值得长期、坚定地发展。

针对文远知行一年左右落地过程中的细节,韩旭在沟通会后的采访环节进行了大量阐述,以下是采访内容实录(经整理有删节):

提问: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共同研发全无人驾驶小巴,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商用领域?以及我们除了与宇通还有日产、东风合作,未来还会跟哪些主机厂合作?如果合作会基于哪几个方面?

韩旭:宇通集团合作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我觉得无人驾驶小巴年就能够商用,所以年拭目以待,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也期待在很多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的无人驾驶小巴。与哪些主机厂有合作,还会有,但是目前为止与主机厂合作我们一直是秉承开放、期待合作的原则,但是具体和哪家主机厂具体合作,在现在的时间点不方便宣布,可能下一场媒体发布会会宣布。国产激光雷达竞争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是用户,他们是我们的上游,当然有好的竞争对我们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最近国产激光雷达发展非常快,以禾赛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公司,其实每家都做得非常棒,我们也希望他们有良性竞争,长期来看构建一个非常良性、大家共同成长的生态圈,我希望激光雷达良性竞争,让大家一起提高技术做出伟大的产品,我们也使用这些伟大的产品,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有一种非常好的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而且我对他们有信心,我认识很多激光雷达创业者,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棒的创业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进取,不要躺在现在的功劳簿上,希望他们始终保持头部位置。

提问:文远知行在同时推进Robotaxi和Robobus,请问两者技术通用性和差异性在什么地方?

韩旭:Robobus和Robotaxi技术通用性的部分远远大于差异性,基本上是一套技术支持两个平台,差异性很微小,这是为什么文远知行很长一段时间做Robotaxi,突然间发现文远知行杀入Robobus,可以瞬间做出这么漂亮的产品,就是因为技术具有很大的共性。未来谁掌握真正的自动驾驶平台化技术,谁就会是王者。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我们认为拥有这种很强技术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降维打击是存在的,今天你做低速、慢速物流园区,很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会被一个强大、占据战略市场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降维打击,这是会发生的事情。

提问:文远知行做了两款车型Robotaxi、Robobus,同时开拓到新的三个城市,这个团队精力是怎么去分配和平衡?

韩旭:团队精力技术方面共性很大没有太多冲突,分到三个城市要知道文远知行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团队,我们的人数扩张很快,所以我们在一个新城开始落地运营和研发的时候,也会招揽相应人才,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自己的组织文化建设,我希望我们中层技术领导们能够快速成长,所以人员方面更多是从成长角度培养大家,另外这样也会让文远知行团队成员有一个巨大成长空间,精力上本身来说人员分配对我们不是大问题。

提问:公交成本比自动驾驶出租车要高,有报告说公交投资回收期7-8年。文远知行做小巴收益预期怎么算?

韩旭:微循环小巴有一点偏向城市基础交通设施概念。公交车其实是国家补贴的,是完全不可以通过坐车收费打平的,我们认为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这种几公里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车会像水、电、煤气一样是城市基础设施,煤气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东西是城市补贴,应该从一个社会角度看这个事情,公司不会亏钱也不会通过收费赚钱,更多是和政府和社会做这些事情,所以具体经济账我们也是算过,微循环小巴车与大公交车不一样,小巴车拉6-8人还是可以算过来这个账,即便打平提供社会意义,从城市拿到补贴也可以维护自动驾驶运营。

提问:Robotaxi进入CBD会面临路权问题吗?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无人驾驶小巴路权政策有什么要突破的?

韩旭:测试运营路权一样,如果将来在无人驾驶小巴车可以在公交专用线上跑的话当然有更高的路权,现在路权是一样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黄埔跑了多天了,这个路权和大家一样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提问:自动驾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投入,需要资本的输血,也需要自身造血能力,文远知行打算如何造血,什么时候将商业化真正落地?

韩旭:现在文远知行如果大家看,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整个做运营,唯一可以收费的就是文远知行,至于说造血这个事情我更想回复的是,在初创公司甚至是一个伟大公司,大家可以看到亚马逊、特斯拉亏损了多长时间,任何一个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把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出来,就像开发抗癌药一样,当它开发出来的那一天会有巨大价值,但是这之前想追求商业价值是拔苗助长,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这本书非常有用,你要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短期内强调造血能力。大家可以看过去科技竞争史,有两个例子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是淘宝和易趣竞争,易趣过早收费是注定他要被打败的原因。另外是信息安全,全免费把以前坚持收费的杀毒软件打败了,所以现在这个点上你强调造血能力,就跟以前那些创业者犯的错误一样,所以我不过于强调造血能力。

提问:Robotaxi未来运营是以什么模式开展,无人公交和无人出租车相比,无人是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小很多,怎么考量这个场景商业化模式?

韩旭:这是用马车思维想汽车,Robobus会是新物种,会跟现在公交车完全不一样,我们解决Robobus是解决最后三五公里的运营问题,可能是完全新的事物,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一样,而且它会比共享单车市场更大,这个市场比共享单车市场大得多。

提问:公司资本化进程是怎么样的,C轮融资和对上市有哪些规划?比如国内科创板?

韩旭:这个问题还在思考当中,这是非常重大问题,暂时没有答案。

提问:文远知行最终是以卖技术方案还是通过运营出行服务来收费?

韩旭:关于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思索但是更相信一句话,这两个都是有可能性的,到未来的时候所有伟大的公司的战略都是打出来的,都是迭代出来的,现在这个点上说没有用,关键还是技术做出来以后,在那时候适应市场,要把握市场脉搏再做决策也不迟。

提问: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已经意识到现在面临技术挑战和调整下面战略路径情况,文远知行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韩旭:特点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优势是我们的技术,技术是非常领先的。我更希望是有比较客观评测平台大家比一下,目前根据过去结果,运营、技术比拼,我们确实是最领先的。

提问:刚才您提到新造车现在不光用激光雷达,也开始布局高精地图,我在想如果这些车企在几年之内或者是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上万辆车落地,他的自动驾驶能力可能会有快速提升,包括特别是后面案例收集,我想问您如何看待和这些车企的竞争?咱们会不会调整自己的长期策略以及在可见的两三年内我们会不会快速或者是找一些真正量产车型做量产?原来我们觉得传感器和运算中心成本下降没有这么快,现在觉得量产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您怎么看技术趋势?

韩旭:首先大家知道一些比较领先的新能源车放激光雷达这个事情,更多是概念上和高端车上,看看目前为止新能源车交货量现在有多少辆,高端车什么时候达到几万辆,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我们自己算一下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出货量到什么时候。第二激光雷达虽然装到车上,但是做的事情是以L2、L3为主的。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差别,看起来都有炮筒,都是装着履带往前走,但是坦克和自行火炮有本质的差别。L3和L4都扛着激光雷达,但是差别很大。L3级别激光雷达设置很多东西,还是看前向比较多,对高速场景设置。但是L4级别是各种场景都需要做,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会面临一个困境,你要不要装那么多激光雷达是满足L4去做,你要做有巨大成本,没有收集数据之前这款车型被人打败了,有多少钱装多少激光雷达,补贴多少才可以卖得出去,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很多东西是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说有几万辆车,每辆车上装一个最简单的摄像头,装一个GPS就想收集L4数据,从理论上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更想说其实做L4级别自动驾驶还是要带有真正有L4级别传感器的这些车去做,我预期是有千辆级别的车队出来,文远知行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可能未来3-5年内会实现,这一点上我并不惧怕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我并不觉得他那条路径是正确的路径,不觉得他们跟现在L4级别的自动驾驶,像文远知行这样的公司竞争上更有优势。

提问:交通部发的指导意见,这是其中一个,还有十四五计划也提到过关于人工智能AI这一块,这一段时间在政策这一块也蛮多,从中央到地方。

韩旭: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大家可以看到交通部是鼓励自动驾驶发展的,而且把一些自主权下放给地方,这是我乐意看到的政策。

提问:公司有在中国和美国都做运营,想问一下公司会怎么对比美国现在政策导向和中国现在分别?

韩旭:我们主要市场目前是在中国,所以我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