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材科技研究报告新方向赋能,膜材料开拓

2022/10/8 来源:不详

白癜风能根治 http://m.39.net/pf/a_4613578.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马太、王明)

东材科技:膜材料龙头,持续拓宽发展边界

历史复盘:绝缘材料起家,纵深至四大领域

东材科技前身是国营东方绝缘材料厂,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上市,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电工电器、5G通信等领域。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产能规模行业领先。绝缘材料产品:主要下游行业为光伏行业(主要应用产品为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特高压行业(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新能源汽车行业(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光学膜材料:主要产品为光学级聚酯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重要的战略性材料,市场需求量与终端电子产品(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出货量密切相关。电子材料: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游核心材料。环保阻燃材料:主要产品为环保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是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上游基础原材料。

公司通过横纵向延伸,上下游并购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自上市以来,从绝缘材料单一领域不断向光学膜、电子、阻燃材料等新领域不断开拓,-年是公司产能扩增与新领域开拓的快速发展期。年以来,公司向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力,新产品不断涌现,驱动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股权结构:熊海涛女士为公司实控人

公司股权集中,持续激励鼓舞信心。公司第四大股东熊海涛女士为第一大股东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第三大股东高金富恒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一致行动人关系,同时也为公司副董事长。公司第五大股东唐安斌先生历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下属子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以五大基地(绵阳小枧、绵阳塘汛、江苏海安、山东东营、河南郑州)为运营主体,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公司于//年进行3次股权激励,面向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骨干等人,最新一期股权激励也确定了较高的目标要求,发展信心十足。

经营情况:抓住发展机遇,公司再次腾飞

历经波折,迈入高速增长通道。-年:快速发展。公司实现产能扩增与新领域开拓,从绝缘材料延伸至四大领域,整体经营稳中上行。-年:经历波折。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国际贸易局势趋紧、欧债危机频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公司生产经营承受较大压力。年以来:再次腾飞。公司紧紧抓住化工新材料发展浪潮,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的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光伏、风电)、特高压输电、发电设备、轨道交通等行业均迎来了新一轮的市场化建设高峰,进而持续带动着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上游供应端的配套升级。公司发展迈入快车道,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71.9%,归属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94.3%。年以来,绝缘材料领域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但光学膜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承压,公司增速有所放缓,但依旧取得较快增长。展望未来,随着“碳中和+新基建”领域的快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修复,叠加公司新产品不断的开拓,公司发展可期。

产品升级驱动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以净利润为导向,在保证传统优势领域市场份额的同时,精准应对市场行情变化,聚焦新兴领域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提升战略客户和重点发展领域(光学膜、电子材料、新型功能膜等)在主营业务中的销售占比,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整体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鼓励技术和市场部门的联合攻关,加强新增产能的产品技术和客户资源储备,为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充足的项目储备和技术支撑。年公司研发支出1.5亿元,收入占比达到4.7%。

下游需求广阔,公司紧贴时代浪潮

塑料纤维制品由于其性能特点,下游应用广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主要应用于绝缘、光学膜、电子、环保阻燃四大领域。从市场角度看,在“碳中和+新基建”、疫情常态化、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新能源、特高压、5G通讯、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产品升级需求不断涌现,国内头部企业主动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国产化替代机遇来临。东材科技乘势而上,新产品开发与产能投放加快推进,传统与新兴市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绝缘材料:碳中和+新基建打开广阔市场

传统市场稳健增长,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绝缘材料是保证电气设备(特别是电力设备)能否可靠、持久、安全运行的关键性材料,它的技术等级和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绝缘材料下游应用广泛,包括电力、消费电子、家用电器、节能灯具、汽车电子、航空军工等。传统应用领域,家电、轨交需求受宏观刺激政策、经济运行情况影响较大。新兴增量市场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的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光伏、风电)、特高压输电、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迎来了空前的高速发展期,且伴随着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上游供应端的配套升级,进而持续带动了耐高压、耐高热、耐冲击、耐腐蚀、耐辐照等新型绝缘材料的市场化需求。据统计,-年全球绝缘材料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至亿元,中国绝缘材料市场从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5.1%与6.0%,保持较快增长。

特高压领域高速增长持续拉动绝缘材料需求。年3月,国家电网对外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将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支撑“双碳目标”。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同时,国家电网正加速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计划到年建成9条以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跨国输电工程。未来几年,特高压项目建设将持续带动整个电网配套工程的大规模推进,提振上下游特高压装备制造、智能化技术支撑、电网建设安装等诸多领域的配套需求。年上半年,国内发电装机容量达到.0GW,同比增长8.1%,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根据长江电新组预计,今年国网有望开工3条直流、5条交流,共计8条特高压线路,整体建设力度达到前期建设高峰水平,相较年提速增长,并存在超预期空间。

光伏需求高速增长,电池背板基膜需求不断抬升。年度,我国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接连下发多项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涉及装机规模、发电补贴、发电消纳等诸多方面,全面推动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GW,同比增长25.8%。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年版)》的研究显示:-年,我国将逐渐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或将达到83-99GW。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性原材料之一,国内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的产能基本饱和,下游需求高速增长,新一轮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产业化项目正在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在即。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薄膜电容器需求加速释放。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扶持政策,包括降低新能源企业进入门槛、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等,引导国内制造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生产,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量达到.8万辆,同比增长.2%。薄膜电容器具有无极性、寿命长、绝缘抗阻高、频率响应广、介质损失小等优势,能承受反压、无酸污染且适合长时间存贮,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以及配套充电桩等核心零部件。作为薄膜电容器核心原材料,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的制造设备均产自德国、日本等,新产线的建设周期长达2-3年,薄膜电容器产业链供需失衡的格局或将延续。

政策推动下,绿色智能家用电器需求有望提升。年7月28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低碳、绿色、智能、时尚家电消费的升级需求,将开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优化绿色智能家电供给。在经历去年经济快速恢复发展阶段后,今年以来地产需求承压,家电需求一般,但是在政策推动下,家电需求有望迎来复苏,进而推动绝缘材料需求。

专项债加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铁路投资继续拉动绝缘材料需求。今年专项债九个方向,其中第一个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涉及到铁路、公路、机场、水运、轨道交通、停车场等。在经历年疫情影响后,年以来铁路领域迎来需求复苏,上半年,铁路机车产量达到辆,同比增长29.7%,专项债持续推动基建投资,拉动绝缘材料需求。

公司在绝缘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持续开拓新兴市场。在特高压领域,公司的电工聚丙烯薄膜产品市场领先,与全球主流的特高压用电容器厂家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占据国内较高市场份额,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广泛应用于国内柔性直流/交流输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光伏领域,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东材、东材膜材分别投资建设一条“年产2万吨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生产线(建成满产后合计预计实现年收入5.8亿元,利润总额0.7亿元),聚焦新一代高效组件及双面发电组件的配套需求,巩固在传统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大对无氟强化PET薄膜、透明耐紫外基膜等竞争性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以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配套需求,可转债项目中规划了吨/年超薄型聚丙烯薄膜(项目投资总额4.0亿元,预计内部收益率为20.3%),加快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项目的产业化建设,充分发挥自主研发和综合配套优势,提升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光学膜:消费电子承压,有待经济回暖

公司应用于光学膜材料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级聚酯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与终端电子产品(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出货量密切相关。光学级聚酯基膜需满足高透光率、低粗糙度、高平整度、高表观质量等特殊性能,对光学性能稳定性、关键装备精密度的要求极高,且下游客户群对供应商的认证标准高、周期长,该产品是聚酯薄膜行业中技术壁垒特别高的细分领域。随着平面显示行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对于光学膜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年,中国光学膜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6.2%。

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大屏娱乐终端、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线上消费的习惯已逐渐养成,软件配套服务日益完善,终端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年有明显增长。但从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对经济走势预期逐步悲观,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受到明显影响,出货呈现下滑趋势。随着疫情渐趋稳定,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以及众多新品发布,市场需求或将迎来底部回升。

公司向通讯、新型显示领域继续发力。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增亮膜基膜、OCA离型基膜、ITO高温保护基膜、MLCC离型基膜、偏光片离保膜基膜、贴合膜基膜、窗膜基膜等,制造技术成熟、性能指标稳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通过江苏东材、东材膜材分别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建成满产后合计预计实现年收入7.0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主要定位于制造MLCC离型膜基膜、高端抗蚀干膜基膜、偏光片离保膜基膜等产品,提升公司在中高端领域的综合配套能力。同时,公司还凭借自身技术储备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投资建设“年产1亿平方米功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投资总额4.2亿元,预计内部收益率为62.4%),主要定位于减粘膜、柔性面板功能胶带、OLED制成保护膜等涂布产品,进一步向OLED柔性显示领域进行产业链延伸。可转债项目中,公司规划了“年产2.5万吨/年高端聚酯光学基膜项目”、“年产2.5万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合计8.8亿元),进一步拓宽消费电子领域应用。

电子材料:5G通讯显著拉动PCB需求

公司应用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游核心材料。作为集成电路的硬件载体,印制电路板承载着连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数字及模拟信号传输等核心功能,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年全球/中国覆铜板市场规模为/亿元,按照70%原材料占比以及树脂在覆铜板中成本占比,来计算电子级树脂材料全球/中国市场约为/亿元。近年来,在“新基建”政策的引领下,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下游应用广度拓宽,与信息通讯相关产业的融合加速。Q1,我国5G基建建设累计.9万个,同比增长90.4%,5G通讯的全面普及将迅速拉动PCB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为其上游的原材料供应链带来新的增长动能。此外,汽车电子行业正伴随着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快速演进。而电子元器件及芯片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安全系统、通讯系统、娱乐系统中的用量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正越来越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产销量和渗透率显著提升,为整车PCB配套及上游电子级树脂材料带来了充裕的增量空间。

公司电子材料规模大幅提升。公司提前布局5G通讯、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项目培育,在成都设立了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艾蒙特成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碳氢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特种环氧和特种酚醛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并与多家全球知名的覆铜板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同时,公司正在投资建设“年产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投资总额2.0亿元,预计内部收益率为43.8%)、“年产6万吨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项目投资总额4.2亿元,预计内部收益率为36.0%)、“年产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项目”(建成满产后预计实现年收入11.9亿元,利润总额2.2亿元),积极拓展高性能树脂在电子材料、复合材料、防腐涂料、橡胶轮胎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化应用。

环保阻燃:新型面料领域持续渗透

公司应用于环保阻燃材料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环保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是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上游基础原材料,具有耐水洗、加工性能优良、阻燃性能稳定、无卤环保等特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地毯窗帘、汽车及轨道交通内装饰、消防军备、安全防护等功能性纺织领域。根据QYResearch统计,年全球阻燃纺织品市场规模达到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9%。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将构成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拓宽功能性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大众消费领域对抗菌、吸排和空气自净化等功能性聚酯的市场需求尤为突出。为提前布局健康纺织品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出抗菌阻燃聚酯、抗菌吸排聚酯、抗菌去甲醛聚酯等健康类聚酯树脂,推出“葛伦森”功能性民用品牌,目前产品已在医疗卫生、日用家纺等下游领域实现小批量应用。

PVB:市场快速增长,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是通过高分子聚乙烯醇(PVA)和丁醛缩聚反应形成的。在PVB树脂中加入增塑剂,利用精确的厚度控制系统,采用流延挤出方式得到半透明的PVB胶片。PVB胶片主要用于夹层安全玻璃,即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PVB胶片。由于PVB对无机材料的良好粘合性,PVB夹层玻璃即使在受到强烈的外力作用后也不会破碎,而是产生裂纹,继续附着在PVB胶片上。因此,PVB夹层玻璃可以作为安全玻璃、防弹玻璃并起到安全、隔热、隔音、防紫外线、节能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等行业。采用特殊配方生产的PVB胶片在航天、军事和高新技术工业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飞机、航天器、军事仪器、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接收器等,在工业领域应用于复合减震钢板等。

PVB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统计,年我国PVB中间膜销量为17.9万吨,主要用于汽车与建筑领域,预计未来5年PVB市场有望保持8.6%的复合增速。根据对基本性能和功能性的不同要求,PVB的应用市场主要分为:高端-汽车玻璃、太阳能电池板、高层建筑安全玻璃,中、低端-普通建筑安全玻璃。高端市场由于对原料和工艺要求较高,能生产的国内厂商较少。随着国内绿色节能玻璃需求的提升,以及高层建筑安全玻璃的要求,夹层玻璃产量近几年快速增长,年产量达到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2%。高端PVB胶片应用领域除了常规的汽车挡风玻璃和幕墙之外,薄膜电池带来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高速成长的太阳能行业成为需求最有力的支撑。随着太阳能行业,尤其是薄膜太阳能产量的迅速增加拉动了PVB胶片的需求,成为替代EVA膜的良好选择。

高端PVB寡头垄断,进口替代空间大。目前,全球PVB高端市场主要被杜邦、首诺、积水、可乐丽四家企业所垄断,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PVB胶片的生产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核心技术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过去,其他国内PVB树脂生产厂家生产的PVB树脂质量与四大品牌厂商生产的PVB树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高端胶片需求。近年来,包括皖维高新(拟收购的皖维皕盛具备汽车级PVB膜生产能力)、德斯泰(具备汽车级、光伏级PVB膜生产能力)、香港建滔集团等在内的国内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技术和工艺,在PVB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下游需求带动下未来PVB的国产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东材科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生产的PVB树脂质量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同类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高端PVB胶片的生产要求,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所采用的连续式反应工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间歇式反应工艺带来的产品缺陷,攻克了PVB树脂缩醛度低、缩醛度分布不均匀、分子链交联、产品批次稳定性差、单批量小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对PVB树脂技术与市场的垄断,符合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年6月,公司投建了年产吨PVB树脂中试生产线,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同类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高端PVB胶片的生产要求。年公司投产1万吨/年PVB树脂产业化项目(建成满产后合计预计实现年收入2亿元,利润总额0.3亿元),产品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质子交换膜:氢能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质子交换膜(PEM)是电解水制氢和车用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在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中可以为质子迁移和传输提供通道,同时分离气体反应物并阻隔电子和其他离子。为实现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的高效、稳定工作,质子交换膜通常具有高质子导电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以及耐久性。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体系主要为全氟磺酸(PFSA)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根据聚合物的基体主要分为全氟磺酸质子膜、部分氟化聚合物质子膜和非氟化聚合物质子膜等。全氟磺酸质子膜结构包括一条类聚四氟乙烯主链以及含有磺酸集团的短侧链,因而带来高稳定性和质子导电率;部分氟化聚合物质子膜采用非全氟的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经过一定方式改性后制备成膜;非氟化聚合物质子膜则大多采用含有苯环的芳香族聚合物,并通过磺化改性提升质子导电率。虽然部分氟化聚合物质子膜和非氟化聚合物质子膜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但是性能还无法和全氟磺酸质子膜媲美,商业化依然存在大量瓶颈。

氢能以“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优点契合国家能源战略,根据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规划到年,国内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万吨/年。质子交换膜是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电堆的关键材料,直接涉及氢能源产业链的制氢和用氢端。

全球和国内燃料电池车飞速增长。全球氢能政策推动下,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为主要的氢车导入国家。年,全球主要国家共销售氢车台,同比增长67.8%。受强势补贴政策驱动,韩国市场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全年共售出台氢车,约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政策转向及示范城市群的开展导致销量延迟,而后销量快速增长,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为48.0%,年1-7月同比增长达到82.3%,销量主要体现在商用车的货车和客车领域。

电解水制氢长期有望成为制氢的主流路线。从制氢路线的整体发展看,各制氢技术工艺的成本是影响其应用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对各个制氢路线成本进行测算,短期内煤制氢仍为国内氢气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双碳目标临近,结合CCUS后的煤制氢成本将大幅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成本较低的工业副产制氢中期有望成为供氢主要工艺,但存在纯度较低、受主产物产能约束问题。当电价为0.1-0.3元/度时,水电解制氢的成本约11.5-22.8元/kg,与其他制氢成本相比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长期来看,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下降,电解水制氢长期将有望成为制氢主流工艺。

全球电解水制氢市场呈上升趋势,预计国内电解水制氢比例将不断扩大。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规模为MW,较上年增长28.3%。参考IEA预测,全球电解水制氢行业近两年有望得到快速发展,预计年电解水制氢规模提升至1GW。国内电解水制氢的占比更有大量提升空间,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年电解水制氢占比有望提升至15%,年在制氢路线中占比有望提升至70%。

质子交换膜仍被海外企业所垄断。海外较早进入了质子交换膜的市场,GGII数据显示,年国内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需求量为4.4万m2,其中国产质子交换膜的市场占有率为7.5%,年国产质子交换膜的市场占有率为11.6%。在PEM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上,年国产PEM质子交换膜的市场占有率为21.5%。

质子交换膜的生产主要被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所掌握。不同企业产品呈现出各自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势,以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系列、日本旭化成公司的Aliciplex、日本旭硝子公司的Flemion、日本氯工程公司的C系列为代表的长支链全氟磺酸膜,其使用寿命远远高于其他膜材料;以比利时苏威集团的Hyfion、美国陶氏化学的Xus-B为代表短支链全氟磺酸膜,适宜高温的燃料电池,但制备过程复杂且价格较高,目前未能完全实现产业化生产;以美国戈尔公司的Gore-select、美国3M公司的PAIF为代表的复合膜,通过杂化进一步增强全氟磺酸膜的性能。

国内企业快速进展,力争国产替代。相较于国外质子交换膜产业较为成熟的发展,国内企业较晚进入市场,在核心技术端比较落后,目前处于产业加速发展阶段。其中,我国山东东岳集团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技术制备出了性能优秀的质子交换膜;国家电投氢能产线可生产厚度从8微米到20微米的质子交换膜,生产出来的质子交换膜可与国外竞品相比较;科润新材料也做到了质子交换膜的量产,可以生产12微米的质子交换膜。此外还有多个上市公司布局质子交换膜的研发生产,例如泛亚微透、东材科技等。

公司进军质子交换膜领域,力图实现进口替代。年9月,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州艾蒙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年产5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项目”项目(建成满产后合计预计实现年收入4.9亿元,利润总额1.9亿元),定位于生产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用质子交换膜。项目总投资约5,万元,从工程设计到工程建成正式投产预计为12个月。

新材料研发平台为核,迎难而上

公司坚持研发平台为核心,新技术+新方向+规模化为一体,紧抓行业变革的方向,加快产能建设。公司平台建设方面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第一批优势培育企业;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和科研平台共建工作。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颇丰,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突破了特高压绝缘结构件、电力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核电用绝缘复合材料、光伏发电用聚酯基膜、风电用电机绝缘材料制备技术等多项制约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1项。

东材科技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于创新平台和研发团队的建设,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截至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有近人,博士14人,硕士人,已成为国内行业最尖端的科技研发团队之一,年公司人均创收.0万元,人均创利13.7万元,近几年处于快速增长通道。公司在成都天府新区建设的“成都研发基地”已投入运行,将有助于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前沿创新技术的研发,进而有效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平台升级。

公司技术开发+改进实力雄厚。东材科技技术中心认真贯彻公司发展战略,紧抓新产品研制、项目申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多个研发项目通过公司立项/输出评审,并实现小批量试制和市场销售。年度,公司申报的1项国家级、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1项市级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验收),5项科技类创新项目、1项技改类项目被省市级项目立项,公司共申请专利43项,获得授权专利19项。公司拥有十余条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并结合公司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模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持续提升核心设备的交付能力,在国内同行保持领先地位。

高瞻远瞩,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加快产能建设。公司上市初,我国正处于基建快速建设、电机设备升级阶段,公司紧抓国产化替代机遇,加码中高端绝缘材料产能,同时瞄准光伏、液晶等新兴产业,突破国外垄断。近几年,在“碳中和+新基建”、新能源产业政策的驱动下,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同时加大新材料的开发力度,例如质子交换膜切入氢能领域,PVB切入汽车光伏胶膜等高端产业,特种高性能树脂进一步丰富电子领域产品应用,公司发展迈入快车道。公司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质量口碑和品牌形象。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各环节的质量管控,以确保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公司先后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1环境管理体系、ISO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车用材料通过IATF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检测中心通过CNAS认可。公司主要产品已通过美国UL认证,符合欧盟RoHS、REACH环保要求,被四川省认定为第一批“四川省技术标准创制中心”、“四川省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