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QampA单人单车连续驾驶的极限
2023/7/16 来源:不详序:单人单车极限驾驶的里程成为了老司机炫耀资历的资本,里程越多似乎驾驶技术越优秀,于是里程标准也成为了新手驾驶员想要成为老司机的“挑战项目”,但是这么用车真的好吗?本篇会为这种用车和学车心态降一降温。
疲劳极限
长途连续驾驶无疑是在挑战人的生理与心理极限,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分享一例个人的极限驾驶经历。约摸在年的秋初,当时在一公益救援组织服役并接到以跨省救援任务;当日组成车队奔赴现象,里程接近公里。这一里程标准并不算长,但是在沿途高速驾驶过程中遇到了特大暴雨,驾驶车辆的精神紧张程度在极速的消耗体力,连续驾车超10小时并达到现场后已经非常疲劳;随即开始执行任务至次日中午,由于时间规划过于紧张则开始了车队返程。在不足48个小时内往返公里左右,并且期间没有任何修整;这一次经历印象最深刻记忆是“不知如何返程”,事后与当日执行任务的驾驶员们交流,大部分人对于回程的驾驶经历出现了记忆断层。
记忆断层和“睁眼睡觉”有什么区别?很显然这一次的驾驶已经达到了生理上的疲劳极限,可以说返程的公里基本是依靠意志力的肌肉记忆或其他一些因素“自行完成”驾驶动作;然而在事后回忆这一案例,内心深处涌现出的的是深深的恐惧。因为一组车队的出行一旦出现一台车的失控,在高速公路驾驶后果可想而知。曾经认为这种驾驶经历已经是极限了,但很多老队员表示有单人单车~公里连续驾驶,且过程中完全不休息的经历,当然车队的专业驾驶员总也是在不断减少……
不是所有的车都有这一功能中篇总结:疲劳驾驶曾经被当作炫耀的资历,但在看过或参与救援一些交通事故案例后,这种心态再也不会出现了。在驾驶汽车时如果开始出现记忆力不集中,或者忽然感觉发现自己在驾驶汽车(走神或记忆断层),此时则应该将车辆就近驶入服务区修整,好好地睡一觉再去驾车。尤其是在自驾游的时候,或者每逢节假日的自驾大迁徙,在不需要赶时间的前提下大可以优哉游哉的驾驶,工作节奏已经很快,生活节奏可以适当放缓。
合理规划行程,不要太赶时间疲劳极限与法律条文
相信大部分汽车用户都了解的规定,这一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在高速公路约束营运车辆,小微型客车(家用汽车车型标准)并不用担心因长时间驾驶而被处罚。但是这一理解从.10.07时应该改变了,因从这一节点开始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且现行仍有效,该明确说明了两点,分别针对营运车辆和所有车辆。
第十四条: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安装行驶记录仪可以分步实施,实施步骤由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二)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四)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五)向道路上抛撒物品;(六)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八)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关键词:法《实施条例》已经明确说明了驾驶机动车应该连续行驶多久,如时间规划过于紧凑则应该按照4小时为极限标准,如时间规划宽松一些则建议每隔2~3小时休息20分钟左右。适当的舒展运动可以缓解驾车久坐的疲劳,同时也能让精神适当调整放松,再去驾驶汽车时会明显感觉头脑清晰、操控车辆的反应速度更快。
疲劳驾驶的危害总结:关于《实施条例》的第62条规定建议每仔细阅读的读者再去看一遍,仅此一项规定可以解读出很多错误的驾驶习惯与不文明的用车行为,养成这些习惯可大大提升驾驶通勤安全,尤其是驾车刷手机。同样的个人经历为高速公路驾驶时看过一次手机,在视线重新回到路面时已经驶入另一车道,这些记忆会让驾驶汽车越来越谨慎,驾驶风格越来越“怂”。
高速公路最高限速km/hshenglueh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