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商业创新的新领域

2023/2/8 来源:不详

技术是#商业创新的力量#,也是推动商业创新、支持商业创新的催化剂。技术在新产品研发、服务、渠道、市场进入策略、运营转型和行业转换商业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赋能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可以推动其它可以引发创新的因素,例如,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作。但要想充分发挥技术潜能的商业价值,必须需要将业务和市场洞察力与技术知识结合起来。“滴滴”的商业创新就是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所有的商业创新中,信息技术是最大的赋能力量。

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环境感知技术、定位导航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和决策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汇聚,无人驾驶技术很快就会进入商用,这个新的赋能技术将会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汽车可能变成一种新物种:智能汽车,又被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就像当年的手机变成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商业创新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如果将无人驾驶汽车视为一种新物种,就要在观念上超越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只不过是在现有的汽车上叠代自动驾驶技术。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内部空间布局是完全为乘客而设计的,可视为乘客的一个移动的私人空间、一个移动的办公室。

无人驾驶汽车是乘客的私人空间无人驾驶汽车是移动的办公室

谷歌早在年就在CodeConference(编程大会)上推出了一辆全新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型车,它采用了类似Podcar(个人快速交通工具的一种)的小巧的车身设计,去掉了包括方向盘等不必要的设备,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

谷歌的这辆无人驾驶原型车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汽车设计,仅设有两个座位,重新定义了未来快速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款谷歌无人车采用了全电动的动力总成装置,最高时速可达25英里/小时,它还有一个控制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的开关以及可实时显示汽车行驶路线的屏幕。这款无人驾驶车设计十分简洁,有利于实现商业量产。

百度开发的“新石器”无人驾驶物流车也是一种产品创新。目前,“新石器”已在常州车和家工厂量产,并在雄安和常州相关封闭的园区内实现落地运营,主要配送餐饮和快递货物。

百度无人驾驶物流车

相信在未来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后,“新石器”可以通过改进而进化为无人驾驶的乘用车,进入商用,例如,共享汽车的商业创新、网约车等。

然而,就现状来看,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商用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包括配套的法规政策等。但面对着商机无限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企业应该积极准备,最首要的任务也许是结成产业联盟,发挥各自的专业化能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市场。例如,采用IBM提出的业务组件化思维,形成一个价值网络,并用杠杆化的手段充分应用价值网中外部专家的服务来执行相关业务活动,将释放出的企业资源聚焦于战略性的业务活动和流程,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之间的协作是一门学问,知易行难,把协作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充满着挑战和困难。庆幸的是,目前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等已经能够为企业之间协作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协作企业之间的开放标准、诸如ERP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等。商业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协作。中国有句古话:“集大成者,赢!”

就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开发现状来看,领导企业是掌握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车企只是作为配角,这不符合逻辑,无人驾驶汽车在本质上还是一辆车,所有的技术必须以车为载体。无人驾驶汽车的行业发展应该由车企领导,率领其它价值网企业共同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收入模式创新、企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等。国内的乘用车制造龙头企业,具有有利的条件在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创新中成为“集大成者”。

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前景无限,但充满挑战和困难。我们期待着国内的车企能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软性制造,首先在产品设计上有所突破。与传统的汽车相比,无人驾驶汽车的“软性”成分更多。所谓“软性”,就是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供更有魅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产生关于产品的构想和机制。诸如解决问题时的知识、技术等智能资产,不通过硬件而以软件方式提供功能或性能的“嵌入式软件”以及由实体抽象化而来的产品模型、软件模型,包括用于构成这些东西的基础架构。

IBM把这种提高制造过程中软性成分的制造方式称为“软性制造”。在“软性制造”中,最上游的数字设计、数字开发、产品制造等数字方法将会日渐大行其道,也就是提高制造中的“虚拟”成分,把know-how、经验、智能等活用于知识样板、产品模型后,不仅有利于技术的传承,而且也有助于更快地提升产品的设计成熟度(设计完成度),制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管理。

软性制造中的产品开发流程资料来源: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商业创新需要将相关的技术根植于日常的运营中,特别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以至于这些技术的使用和投资成为理所当然的行为。企业对技术的投资,可能会对财务收益产生影响。但是,在在对这种财务影响做出评估之前,或许需要退后一步去思考,以确定哪些现有技术投资与业务运营和产品/服务紧密相关。理解这种相关性可以帮助企业在日后的投资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