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小巴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界限会模糊

2023/3/18 来源:不详

白癜风贫困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来源:汽车俱乐部Plus

前段时间,文远知行(WeRide)发布B轮消息,同时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在黄埔和南京首发,进入常态化测试,落地城市新增加了南京、武汉、郑州,WeRide也正式把自动驾驶测试进入广州CBD区域,年整年Robotaxi在广州运营。目前运营测试+天,自动驾驶里程万+公里。年,WeRide的下一步是从双到真正落地。

文远知行创始人以及CEO韩旭今天回顾了文远知行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对行业的看法,并分享了在年发展的规划。

以下是分享实录: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讲讲我们最近的进展和我们做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年4月3日创立于美国硅谷到今天也有四年了,有很多心里话是创业的艰辛、辛酸苦辣、成就感各方面也想跟各位媒体朋友分享一下,我常常接收到各种问题,时间所限不能一一回答,到一个时间点会出来把大家感兴趣问题统一回答一下,也把自己对整个创业自动驾驶四年来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远知行是一家务实的公司,我们先把最近一些大进展向各位汇报一下,然后可以谈一下具体的想法和问题。

今天第一个主题是双,文远知行年4月3日成立,也快到4年,还有运营到今天为止,年11月28日开始运营,到今天运营天,运营超过天,文远知行运营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完全面向用户开放,也不需要用户进行审查制,目前为止中国完全开放给用户运营就两家,我们和百度,百度时间比我们晚一些。真正在中国完全开放给用户,在中国你是投资人你坐了很多自动驾驶公司的车,如果是普遍用户你想打车,只有文远知行和百度,我们是年11月28日在黄埔区里土地上开始,我目前为止拿的数据是完成次出行,服务用户超过6万名,我们已经完成天的运营,新冠疫情期间疫情最紧急的时候我们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坚持运营,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在黄埔区多个上下车点大家都可以打到自动驾驶出租车。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数,这万公里不仅仅是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有与宇通集团合作的自动驾驶小巴车,我们已经合作了8、9个月,文远知行一贯风格是做了才说,我们做到一定程度、积累到里程数之后,在广州、南京、郑州都可以看到没有方向盘,中国第一款前装量产L4级别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车,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我们通过这种非常扎实肯干的精神,到今天完成了双,超过天运营、超过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数。

为什么我们要完全开放?运营期间可能现在安全员还不能完全从车上移下去,那为什么完全开放,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收集各种数据。如果仅仅给投资人看,其实你会把算法尽量在几条有限线路上、区域上不断地做,但是当你做一件产品的时候不应该从技术出发而是应该从用户出发,我们做运营的时候,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因是,用自动驾驶为大家提供出行服务,让出行更加安全、经济、方便、舒适。要达到这些目标,你必须先从用户出发,用户在哪里,工程师想像当中的用户不是用户,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真正的用户,也感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在广州与白云出租车集团、科学城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是面向自动驾驶的公司,我们从用户出发拿到用户的需要,他们的痛点,再夯实技术。这是为什么坚持全开放运营,我们也知道开放运营可能会把很多关键信息泄露出去,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运营帮助技术提高,甚至是帮助竞争对手技术提高,这件事情也是值。所以运营方面我们一直是秉承一个宗旨,我们认为你技术好,就应该开放运营给大家看,我一直不相信有一个武功高手在深山老林一直不出来,我认为最强搏击术应该在自由搏击、WFC上面打比赛,对于我们来说做运营就是这样,我们也有缺点,但是我们有一个信心,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这些都会克服掉,我们有一个信仰科技会不断进步,这一点我们坚持开放运营,收集数据,同时教育市场,理解用户痛点,得到真实场景数据,用这个倒逼工程、运营不断强化安全机制,不断提高体验,提高安全机制,我们认为真正的需求是从实践中,用户的痛点反馈回来的,这是为什么我们满一周年的时候和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合作发布全世界第一份自动驾驶运营调查报告,这个报告非常有价值,还是强调值得大家看看。

文远知行从建立以来,我们不会说很多酷绚的词语搞一些噱头,我们会扎扎实实做给大家看。这是黄埔区运营天的经验帮助我们做到了真实地扩展到更多区域,今天我也非常高兴地宣布,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把运营区域已经扩展到广州的一江两岸,一江是代表广州珠江,两岸是海珠区和天河区,我们不仅仅限于黄埔区,而是扩展到这两个核心城区。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覆盖一线城市主城区的自动驾驶测试。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不单独说其他三个城市的狭小区域,广州已经扩展到这个区域,我觉得广州不愧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自动驾驶测试的区域,而且之前大家看到我们发布了很多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场景,比如城中村场景,广州特有的城中村非常复杂的环境,我们也在测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覆盖整个广州主城区,各种各样区域都需要覆盖,远程测试文远知行是中国第一个通过5G远程接管自动驾驶,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个覆盖主城区。不是简简单单的狭小区域甚至是封闭园区,而是有朝一日真正解决大家的出行痛点。现在受到车队数量限制,还没有办法完全在主城区扩大,但是已经有所覆盖,我们现在的痛点是常常满足不了大家的订单需求,我们在加班加点,希望可以扩展车队满足主城区的需求,这样大家可以有不同的体验。我们在黄埔区接到很多订单,但没有办法都完成,比如从一个区到另外一个区的就没有办法实现接单,有很多打车订单不是在黄埔区内部,而是黄埔到海珠,黄埔到天河,有了这个以后整个主城区都可以覆盖,也便于提高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还有接单量,这是一个进展。

还有一个让大家感到骄傲的进展是现在也开始多城市测试运营,除了广州覆盖整个主城区,又增加了几个城市,这里有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诗实际上意思就是我们已经去了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是中国文化中心,当时选择南京的一个非常的区,建邺区,里面有一个岛是生态岛,比广州生物岛大6倍,我们落户在南京,非常有缘分的事情是我们决定落户南京,跟南京有关领导吃饭的一个地方就是古代乌衣巷口,是过去王羲之家和谢安家在那个地方吃过饭,这也是有象征意义,自动驾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希望在南京这个城市能够继续我们的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另外我们也把自动驾驶拿到武汉,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在郑州与宇通合作,开始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小巴的试运营,已经扩展到多个城市,包括南京、武汉、郑州。

我们最近一条新闻两岛一线,意思是什么?我们去了以后南京发现有一个岛,这个岛屿比生物岛大六倍,环境非常优美。我们发现在岛上非常适合做全无人自动驾驶小巴测试,我们上周在两岛同时开始自动驾驶小巴的测试,这是最近一个往前推进的巨大进展,我们不光是在产品线上有Robotaxi,我们开始了前装量产全无人的小巴在测试,不光在广州和生物岛,而是扩展更多主要城市,特别是南京、武汉、郑州,在两个岛上开始这种全无人的测试。

目前落地城市中,公司成立在美国硅谷,在硅谷也有测试牌照,同时年12月底落户广州,作为全球总部是我们的大本营,北京、上海、安徽安庆都有分部,最近新加几个城市都是中国非常靠前的主要城市,南京、武汉、郑州,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宇通在郑州,武汉主要是因为它的文化,有很多好的大学还有东风汽车在武汉,南京是因为看到与建邺区政府的合作,南京市政府的可能性,生态岛的存在让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拓展到这个城市。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并不是盲目在一个城市随便开一个办公室,我们布局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的战略目的,而且依托当地资源希望更加快速落地自动驾驶。

接下来讲讲我们的整个的铁三角模式,现在可以看到我们与主机厂合作更进一步了,我们每一轮,文远知行成立四年以来完成了A轮、B轮两轮大融资,A轮B轮实打实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和运营发展来得到全球一线战略投资人的投资。A轮获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投资,是技术在广州全面测试运营,在黄埔区大范围开始覆盖,所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做出投资我们的决定。B轮因为技术全面领先,尤其运营完成一周年,而且由于我们跟宇通集团的合作,得到宇通集团的战略投资。我们拿到两个全球一线主机厂支持,未来还会考虑更多的战略投资方,最近我们也和东风汽车进行合作,在武汉进行了测试,有一些消息可以跟大家发布一下,我们现在做的各种车型林肯MKZ,这是中国自动驾驶的摇篮车,后来获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投资,使用了日产LEAF2纯电动车,这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电动车。还有宇通的无人驾驶小巴是中国第一款完全前装量产的,是正向开发的,车上没有方向盘、踏板和油门,还开得很好。还有日产轩逸相当于本地产品,有非常好的性价比,我们也在广州布局了超过一百辆Robotaxi,还有布局了高德打车,完全面向公众开放。还有东风风神E70自动驾驶,在武汉政府支持下东风集团向中国所有自动驾驶公司发出邀请,有一两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参加,其他都参加了。

我们拿到这款车比其他竞争对手晚了半年到一年时间,但是我们的技术有很强的普世性,我们在武汉跑起来而且根据东风数据,我们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我想强调一下,在一个不熟悉的平台把我们车放到这个平台上,一两个月就变成遥遥领先第一名,更加证明我们技术的领先性。中国自动驾驶大家众说纷纭,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个比武场,令人遗憾一直没有这样的比武场,如果有的话,即时输了也不丢人,技术是长期的事情,输了就努力接着发展,更让人比较失望的是还没有这场的比武场,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测试场,有各种各样的主机厂,从来没有选择一个地方大家都在同一块场地上,用同一款车大家提出真正客观的技术指标,让中国所有一线自动驾驶公司比一场,其实这个比不难,就跟大家一起赛跑一样,把赛跑选手放到同一个跑道上跑就可以了。

现在MPI每一个人给自己出题、自己报成绩,有人在山路跑,有的人在低海拔地区跑,有人在青藏高原上跑,自己掐表,每一个人报百米跑多少,当然有人跑9.5秒,有人跑15秒,这个不具有任何可比性,只是让局外人有更多困惑。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有一场真正的比武场比赛。在这之前还有一场比赛是存在的,就是工信部年11月份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挑战赛,文远知行包揽第一第二,所以这几点上,我更想说我期待这样的比赛,但是我也呼吁我们有这么一场以同样场地和同样汽车平台、大家真正比拼自动驾驶技术的比赛,这样让全世界都知道谁的技术好,当然真正技术好也是现在这个时刻,可以去除很多嘈杂的噪声。我想说文远知行是一个扎实肯干的公司,也有足够的技术自信,通过我们完全的公开运营,通过技术评比,通过参加技术挑战赛,也证实了文远知行是中国最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这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想做一个总结,我觉得我们每做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自我总结。每一年都会给自己一个总结,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创立将近四年,到今天为止还是有很多总结要跟大家分享。有一些时候,我们可能做的事太过激进,大家刚开始创业激情万丈可能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有的时候因为市场所限战战兢兢,有的时候趋于保守,我们会把当时想法记录下来,跟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这些反思我想提几点,我们一般来说,先说不足的地方,再说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创业四年来不足是什么?一个最大不足就是缺乏足够的勇气,其实我们思路一直是很对的,公司有这种非常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能和主流思想不一样,但是我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声量喊出来。其中包括过去比如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年初的时候,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技术的多传感器方案,我们一直喊但是没有特别强的去把数据对比说出来,我更想说去年的极客公园的演讲是反思之后提的,现在我们不太惧怕权威,不会因为ElonMusk说了什么我们觉得不对就不敢反对,当时ElonMusk说了很多豪言壮语,年底、年底ElonMusk说了两次全无人驾驶无接管开到旧金山任何停车场,一直到今天也不过放了一个视频,就是从洛杉矶开到旧金山,离当年横穿美国豪言壮语还差了很远。这说明完全摄像头的自动驾驶依然路途遥远。

去年我在极客公园的演讲,尽管ElonMusk说把激光雷达放到车上是fool’serrand,我说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激光雷达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所有车都会装激光雷达,最近高端新能源电动车都装了激光雷达,我半年前就做出了这个预测。第一个反思更多是说,我们应该在我们所信仰东西上更加坚持,之前只是说我们不一定有这种,我们判断跟成功企业家或者是意见领袖发生偏差的时候,我们更多是选择沉默自己干,但是现在第一个反思是不光要坚持自己干,而且要发声告诉他你是错误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今天大家看到了年我跟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创始人和意见领袖辩论过,我坚信基于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是L4主方向。

第二,虽然ElonMusk说第一性原理,我们更加知道一点是一直到今天人类都没有造出以扇动翅膀的飞机横跨大洋,我们造的喷气式飞机和鸟的飞行原理不同。我们要相信第一性原理但是不要迷信第一性原理,或许有一天能够通过完全摄像头开车,但是这个时间还非常遥远,真正要保证安全的L4级别自动驾驶,一定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来做,这一点是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我们坚持我们要做的东西,而且要让它真正的发生。好在文远知行一直按这个路数走。

第三,我们对高精地图技术的判断。当时深度学习刚发展的时候有人说做L5级不需要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我当时也给出了坚定判断,我说L5级自动驾驶在我眼中未来十年、二十年内不一定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让车开得好,一定要有高精地图技术,而且我们坚定发展自己的高精地图技术,到现在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运营,两周时间就可以让车开起来,是因为我们非常强大的高精地图技术,具有快速部署,快速迭代,厘米级精度,这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一个反思,要有足够的定力。定力是说当别人干什么事情,别人做什么事情,媒体在说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要有足够的定力。我记得年年底,年年初,当时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是多么寒冷,甚至文章都在说自动驾驶是遥遥无期,而且无非是一场泡沫,当时的文章都说,我们公司被人点名说可能活不下去,但是我们其实还是坚信自动驾驶长期可以做成,我们坚信可以拿到足够的融资支撑我们完成伟大的事业,所以很多时候你要有一个定力,今天其实更需要定力,文远知行完成了B轮融资,这个时候我在内部跟员工说切忌膨胀,敬畏资本,夯实技术,其实就是说要有足够定力的意思是保证你自己的初心,树立你的长期目标。

最近我也向大家推进一本书《价值》,里面有开篇的话“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我们创业也是这样,创业的时候盲目追求三四年估值,两三年退出,把公司卖掉,这样的公司做不长久,我们做到一定程度才发现,其实创业的初心是支持你走下去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说不忘初心,我和小伙伴在硅谷创立这家公司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对科技的信仰,对科技改变人类的信仰,这个支撑我们克服各种困难,一起创业。创业过程当中,年资本盛宴拿一本简历就可以融资的时候,我们觉得既然要创业要做这个事情,其实还是要用我们的才智努力开发出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改变人类出行。这是非常长期的事情,一开始大家觉得三四年实现自动驾驶,今年年了还是没有全无人在真正运营,但是这个就这几年就可以做出来,我们需要不忘初心,要有坚定意志力、定力做,不受外界干扰,真正夯实技术。

大家问我自动驾驶没有落地的原因是什么?政策原因?市场原因?资本原因?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不够快,技术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扎实,这是我一直跟内部员工说的。中国是非常鼓励创新的,各级政府也是保证社会安全环境下保证大家做创新,自动驾驶之所以没有L4级落地,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技术没有达到要求,要全力发展技术。现在在中国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中国举国上下都在强调科技创新,我看了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给大家念几句,里面讲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坚持开发原创性技术,而且要强化国家战略科学力量。最近可以看到领导人在深圳特区讲话也提出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是在核心技术上开发自己的原创性技术,用来推动中国科技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个出行是万亿美元级市场,我们更需要拿到我们需要的资源保持定力。

我们很坚定知道未来五年之内L4级自动驾驶一定会实现,而且是划时代,革命性,颠覆性发展,我更愿意用第三次出行革命讲L4级自动驾驶。第一次出行革命是驯化马匹,用畜牧力来帮助人力出行。第二次出行革命是物理发展,发展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发明飞机轮船,第三次是人工智能大发展导致可以自主出行。根据这些总结更加确定一点,我们要长期发展技术,文远知行是一个技术为本的公司,我们要做出最安全,最鲁棒,最扎实的技术,然后通过运营来不断获得用户需求,积累数据,最终让自动驾驶解决中国甚至全人类出行的痛点,这是关于四年来创业的反思,未来还会有很多风风雨雨和各种困难,但是我们坚信一点文远知行凭着我们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把自动驾驶做成。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共同研发全无人驾驶小巴,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商用领域?以及我们除了与宇通还有日产、东风合作,未来还会跟哪些主机厂合作?如果合作会基于哪几个方面?

韩旭:宇通集团合作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我觉得无人驾驶小巴年就能够商用,所以年拭目以待,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也期待在很多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的无人驾驶小巴。与哪些主机厂有合作,还会有,但是目前为止与主机厂合作我们一直是秉承开放、期待合作的原则,但是具体和哪家主机厂具体合作,在现在的时间点不方便宣布,可能下一场媒体发布会会宣布。国产激光雷达竞争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是用户,他们是我们的上游,当然有好的竞争对我们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最近国产激光雷达发展非常快,以禾赛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公司,其实每家都做得非常棒,我们也希望他们有良性竞争,长期来看构建一个非常良性、大家共同成长的生态圈,我希望激光雷达良性竞争,让大家一起提高技术做出伟大的产品,我们也使用这些伟大的产品,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有一种非常好的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而且我对他们有信心,我认识很多激光雷达创业者,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棒的创业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进取,不要躺在现在的功劳簿上,希望他们始终保持头部位置。

提问:文远知行在同时推进Robotaxi和Robobus,请问两者技术通用性和差异性在什么地方?

韩旭:Robobus和Robotaxi技术通用性的部分远远大于差异性,基本上是一套技术支持两个平台,差异性很微小,这是为什么文远知行很长一段时间做Robotaxi,突然间发现文远知行杀入Robobus,可以瞬间做出这么漂亮的产品,就是因为技术具有很大的共性。未来谁掌握真正的自动驾驶平台化技术,谁就会是王者。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我们认为拥有这种很强技术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降维打击是存在的,今天你做低速、慢速物流园区,很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会被一个强大、占据战略市场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降维打击,这是会发生的事情。

提问:文远知行做了两款车型Robotaxi、Robobus,同时开拓到新的三个城市,这个团队精力是怎么去分配和平衡?

韩旭:团队精力技术方面共性很大没有太多冲突,分到三个城市要知道文远知行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团队,我们的人数扩张很快,所以我们在一个新城开始落地运营和研发的时候,也会招揽相应人才,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自己的组织文化建设,我希望我们中层技术领导们能够快速成长,所以人员方面更多是从成长角度培养大家,另外这样也会让文远知行团队成员有一个巨大成长空间,精力上本身来说人员分配对我们不是大问题。

提问:公交成本比自动驾驶出租车要高,有报告说公交投资回收期7-8年。文远知行做小巴收益预期怎么算?

韩旭:微循环小巴有一点偏向城市基础交通设施概念。公交车其实是国家补贴的,是完全不可以通过坐车收费打平的,我们认为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这种几公里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车会像水、电、煤气一样是城市基础设施,煤气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东西是城市补贴,应该从一个社会角度看这个事情,公司不会亏钱也不会通过收费赚钱,更多是和政府和社会做这些事情,所以具体经济账我们也是算过,微循环小巴车与大公交车不一样,小巴车拉6-8人还是可以算过来这个账,即便打平提供社会意义,从城市拿到补贴也可以维护自动驾驶运营。

提问:Robotaxi进入CBD会面临路权问题吗?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无人驾驶小巴路权政策有什么要突破的?

韩旭:测试运营路权一样,如果将来在无人驾驶小巴车可以在公交专用线上跑的话当然有更高的路权,现在路权是一样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黄埔跑了多天了,这个路权和大家一样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提问:自动驾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投入,需要资本的输血,也需要自身造血能力,文远知行打算如何造血,什么时候将商业化真正落地?

韩旭:现在文远知行如果大家看,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整个做运营,唯一可以收费的就是文远知行,至于说造血这个事情我更想回复的是,在初创公司甚至是一个伟大公司,大家可以看到亚马逊、特斯拉亏损了多长时间,任何一个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把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出来,就像开发抗癌药一样,当它开发出来的那一天会有巨大价值,但是这之前想追求商业价值是拔苗助长,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这本书非常有用,你要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短期内强调造血能力。大家可以看过去科技竞争史,有两个例子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是淘宝和易趣竞争,易趣过早收费是注定他要被打败的原因。另外是信息安全,全免费把以前坚持收费的杀毒软件打败了,所以现在这个点上你强调造血能力,就跟以前那些创业者犯的错误一样,所以我不过于强调造血能力。

提问:Robotaxi未来运营是以什么模式开展,无人公交和无人出租车相比,怎么考量这个场景商业化模式?

韩旭:这是用马车思维想汽车,Robobus会是新物种,会跟现在公交车完全不一样,我们解决Robobus是解决最后三五公里的运营问题,可能是完全新的事物,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一样,而且它会比共享单车市场更大,这个市场比共享单车市场大得多。

提问:公司资本化进程是怎么样的,C轮融资和对上市有哪些规划?比如国内科创板?

韩旭:这个问题还在思考当中,这是非常重大问题,暂时没有答案。

提问:文远知行四年时间花了多少钱?按照目前花钱速度账上余额还可以用多长时间?

韩旭:我们公司是非常节俭的公司,四年时间花了1.2-1.3亿美元。账上的钱如果公司不扩张再花三四年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文远知行最终是以卖技术方案还是通过运营出行服务来收费?

韩旭:关于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思索但是更相信一句话,这两个都是有可能性的,到未来的时候所有伟大的公司的战略都是打出来的,都是迭代出来的,现在这个点上说没有用,关键还是技术做出来以后,在那时候适应市场,要把握市场脉搏再做决策也不迟。

提问:刚才您提到新造车现在不光用激光雷达,也开始布局高精地图,我在想如果这些车企在几年之内或者是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上万辆车落地,他的自动驾驶能力可能会有快速提升,包括特别是后面案例收集,我想问您如何看待和这些车企的竞争?咱们会不会调整自己的长期策略以及在可见的两三年内我们会不会快速或者是找一些真正量产车型做量产?原来我们觉得传感器和运算中心成本下降没有这么快,现在觉得量产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您怎么看技术趋势?

韩旭:首先大家知道一些比较领先的新能源车放激光雷达这个事情,更多是概念上和高端车上,看看目前为止新能源车交货量现在有多少辆,高端车什么时候达到几万辆,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我们自己算一下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出货量到什么时候。第二激光雷达虽然装到车上,但是做的事情是以L2、L3为主的。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差别,看起来都有炮筒,都是装着履带往前走,但是坦克和自行火炮有本质的差别。L3和L4都扛着激光雷达,但是差别很大。L3级别激光雷达设置很多东西,还是看前向比较多,对高速场景设置。但是L4级别是各种场景都需要做,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会面临一个困境,你要不要装那么多激光雷达是满足L4去做,你要做有巨大成本,没有收集数据之前这款车型被人打败了,有多少钱装多少激光雷达,补贴多少才可以卖得出去,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很多东西是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说有几万辆车,每辆车上装一个最简单的摄像头,装一个GPS就想收集L4数据,从理论上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更想说其实做L4级别自动驾驶还是要带有真正有L4级别传感器的这些车去做,我预期是有千辆级别的车队出来,文远知行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可能未来3-5年内会实现,这一点上我并不惧怕扛着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我并不觉得他那条路径是正确的路径,不觉得他们跟现在L4级别的自动驾驶,像文远知行这样的公司竞争上更有优势。

提问:公司有在中国和美国都做运营,想问一下公司会怎么对比美国现在政策导向和中国现在分别?

韩旭:我们主要市场目前是在中国,所以我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