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和特斯拉孰优孰劣中国新能源后

2023/1/6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你敢相信吗?

如今遭到千万人唾弃的特斯拉,销售依然畅销。

特斯拉真的有那么好吗?中国新能源汽车该如何实现反杀?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特斯拉为何越挫越“勇”?

特斯拉的名头很响,但是口碑崩坏。

从年特斯拉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开始,就吸引了世界太多人的目光。并且在马斯克的惊讶声中,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拔地而起。

年1月7号,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开始交付国产版Model3和国产版ModelY。马斯克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顶级富豪,甚至一度拿下了世界首富的桂冠。

这个曾经说要带领人类进入太空,并且实现全球“星链”通讯的“钢铁侠”,却在特斯拉汽车在中国实现量产后,跌落了“神坛”。

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外主要媒体纷纷开始对特斯拉汽车质量问题口诛笔伐,众多真实事故也浮出水面。

不过特斯拉也不甘寂寞,律师函如雪花般的洒下,因此特斯拉还得到了五部门的“嘉奖”。

尽管舆论上对特斯拉的种种问题咬牙切齿,无论是自动驾驶失灵、刹车失灵、零部件异响,让特斯拉臭名远扬。

但是和它名声相反的却是它的销量,年上半年特斯拉销量高达16万辆。

尤其是光今年6月特斯拉批发销量就高达辆,同比增长了%。

特斯拉真的就这么好吗?

为何特斯拉口碑崩坏,销量却逆势而上

和特斯拉彻底崩坏的口碑截然不同的是它的销量,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北、上、广、深以及杭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特斯拉的Model3的销量位居第一。

遭到口诛笔伐的特斯拉,为什么还能卖得这么好?

原因是特斯拉技术硬,我们能发现特斯拉并不是一家单纯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从事的业务也比较广泛。

看起来造车只是特斯拉的“业余爱好”,其实特斯拉最擅长的领域是在人工智能AI的开发。

在这个领域特斯拉开发出专用的IGBT智能芯片,并利用大数据和超算加持下,堆砌各种前沿技术开发出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在数年间就完成资本积累,市场价值远超日德那些百年老牌车企,打破了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技术,做到了我们想做却一直做不到的事情。

相比较之下,我们在传统汽车领域引入的合资项目,大多都沦为欧美日大品牌的代工厂,甚至阻碍了民族汽车企业的发展。

而特斯拉却截然相反,利用软件改变了汽车的商业模式,打破传统车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引发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让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争相模仿。

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之一,打破原有的行业模式。特斯拉利用自己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以在远程就能利用空中下载技术,简称OTA技术,在远程对汽车完成升级。

其原理也不复杂,就是利用网络下载升级包,远程进行升级。客户无需再去4S店升级,避免了被部分4S胡乱收费的问题。

特斯拉的车主可以在任何一个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车辆的升级工作,也减少了客户的时间,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除此之外,特斯拉也和智能手机APP一样,卖流量包和服务包,加点小钱就能无限使用流量,在汽车上就能上浏览器使用、在线听音乐、手机查看车况等功能。

此外特斯拉还能像游戏公司一样“卖装备”,比如特斯拉推出了驾驶系统性能加速升级包。

只要花美元,特斯拉的Model3双电机版本,可以提供提供加速服务。

美元一交,找个有WiFi的地方下载升级包,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的Model3时速从0-60km/h从4.4秒降为了3.9秒。

是不是如同玩赛车游戏的你,不断给自己的装备充钱升级,提升性能为了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特斯拉这招,比起大多数游戏厂商,出昂贵却华而不实的游戏皮肤更有性价比,换你选哪个?

除此之外,一直被国内外网友诟病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是可以充值的。

特斯拉目前已经销售了上百万辆车,车辆规模和累计行驶里程,产生的数据量远超所有的竞争对手。

导致特斯拉自动驾驶不靠谱的原因,就是因为特斯拉主要依赖计算机视觉技术,而不是选择安全系数更好,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

目前世界最大的激光雷达生产商,威力登64线的激光雷达售价约8万美元一套。这也是导致马斯克放弃激光雷达的主要原因。

特斯拉在资本和技术的博弈中,选择了最危险的一条路,就是不断升级自己的汽车的视觉水平,因为一个摄像头的成本只有几十美元。

因此特斯拉专门开发出自动驾驶的FSD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团队是在年2月成立,开发过程仅用了18个月,就开始全面量产。

虽然该芯片在当时采用了三星最先进的14nm工艺,芯片算力达到72TOPS,这1TOPS相当于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计算,72TOPS是每秒72万亿次计算。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算力在当时达到TOPS,确实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算力的天花板,不过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下载包的售价也高达美元。

全新的技术让特斯拉一瞬间成了资本的宠儿,但是视觉感知的弱点非常明显,那就是摄像头对于光线条件要求太高。

没有激光雷达或者其他感应方式应对。视觉技术非常依赖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这需要庞大的数据量。

但当时的特斯拉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自己的视觉技术,可以说第一批使用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人,都是“小白鼠”。

这也是为什么在其之前特斯拉的事故频发,但是偶发的死亡赔偿比起所有车辆搭配激光雷达的成本低廉的太多。

鄙人十分厌恶这种做法,缺乏人性考虑,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因为资本和人命之间,马斯克选择了资本,也让他跌落“神坛”,展现了资本家的贪婪,也促使了国人对特斯拉的厌恶和抨击。

不过随着特斯拉的用户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也促使特斯拉的视觉技术趋于成熟。最后特斯拉会形成自研芯片+算法+车载操作系统的完整生态闭环。

目前依托视觉技术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国产新能源能否后来者居上

特斯拉广泛使用新技术,击败了传统车企,在不重视人命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技术迭代和资本积累,开始全面发展,

这也是新技术的现状,安全性和可控性需要不断优化才能使用,这和资本发展相违背。而这很可能导致特斯拉无法继续做大。

主要原因就是“鲶鱼效应”之二,后发者优势。

特斯拉在中国建立超级工程,其供应商也必须是国产企业,这是当初特斯拉能落地上海的关键原因。

所以特斯拉也是费心思地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国产品牌。

举个例子,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部件的电机,特斯拉的电机零部件国内供应商,就有很多家,包括中科三环、横店东磁、东睦股份、河北宣工等。

电机驱动模块是由旭升股份供货;自动驾驶系统的供货是由均胜电子、联创电子等企业完成。

特斯拉的供货商很难成为秘密,普通人网上都能查得到这些企业的资料和股价。国产新能源汽车可以直接采购,避免了试错成本。

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后,理想、小鹏、蔚来、比亚迪先后造出性价比相对不错的新能源汽车。

国产新能源汽车最有可能战胜特斯拉的国产企业,在大部分人看来就是比亚迪。

就在9月3日,比亚迪公布了最新产销数据,前8个月共卖出37.2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4.3%。

并在8月份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辆,同比增长.92%。整体数据看起来可以和特斯拉望其项背。

尤其是特斯拉在电子元器件和手机部件也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得出比亚迪也是野心勃勃的一家企业。

而且比亚迪可以自产刀片电池,这是特斯拉不具备的优势,当初马斯克曾口出狂言说“特斯拉只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并不是特斯拉的对手”。

但是没过多久,比亚迪汉EV横空出世和特斯拉Model3真枪真刀地干了起来,还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可真是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确实远远不如特斯拉。

特斯拉开发的FSD自动驾驶套件,已经实现了在无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长距离运行。

马斯克甚至喊出了:年特斯拉自动驾驶可以达L5级别自动驾驶水平。特斯拉还计划建立无人驾驶出租车队。

这是不是特斯拉新的营销方式还不得而知,但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方舟投资集团发布的《BigIdeas》刊物中,着重提到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

方舟集团认为,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比起激光雷达方成本更低,更加容易形成规模化服务。

因此方舟集团甚至认为,全美首个建立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的公司很有可能就是特斯拉。

除了方舟集团外,投资界的人普遍看好特斯拉自动驾驶。

庞大的用户群体,给了特斯拉丰富的数据。业界推测特斯拉的自驾系统,在未来几年有望拿下大笔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份额。

相较之下,国内目前在自动驾驶发力的企业不少,但是和特斯拉一样拥有庞大的用户和数据的不多。

虽然比亚迪汉EV加刀片电池的推广上也有不小的优势,但是比亚迪依旧没有摆脱自己传统车企的身份。

比亚迪也开出自己的L2级别自动驾驶,也在自己做芯片,而且和百度、阿里、华为展开合作,要在无人驾驶领域和特斯拉一较高下。

但是比亚迪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进度并不理想,软件开发不仅落后于特斯拉,甚至落后蔚来和小鹏。

而新能源车最大的价值,是从传统车企的硬件定义汽车过度至软件定义汽车,所以比亚迪转型之路迫在眉睫。

综合来看特斯拉会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国内继续领跑,但是要在自动驾驶实现领跑,单一的视觉传输的技术开发难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多信号来源的激光雷达系统。

而且我不认为特斯拉能一直强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特斯拉要一直实现领跑,试错成本极为高昂,稍有不慎就会被后来者居上。

比亚迪要想超越特斯拉,一方面要加快转型进度,另一方面也不能忘记在自动驾驶发力,这样才有机会实现逆袭。

未来,只要我们的后发优势显现出来,特斯拉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