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驾驶的现在与未来,文远知行CEO
2023/3/17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nb.ifeng.com/a/20171215/6230550_0.shtml
年的第一个月,文远知行好消息不断,不仅完成了B轮融资、Robotaxi获广州海珠区路测资格,还先后在广州、南京开启了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的常态化测试。
从Robotaxi到Robobus,从扎根广州到多城布局,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步伐似乎正不断加快。
现如今的文远知行已经走到了哪个阶段?对于自动驾驶又有了哪些更进一步的思考?
2月3日,文远知行召开了媒体线上沟通会,创始人兼CEO韩旭对此一一作出解答。
新智驾将会议演示部分的内容提炼为以下几点:
关于文远知行:
文远知行是中国第一家提供完全面向公众开放、且无需对用户进行审查的Robotaxi服务的自动驾驶公司;“双”:自年11月28日在广州黄埔区面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迄今已累计运营超过天;算上Robobus的里程数,已累计完成超过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除美国硅谷以外,文远知行目前已在国内的广州、北京、上海、安庆、南京、武汉、郑州共7个城市落地;广州的Robotaxi运营区域正逐步覆盖主城区:1月26日,文远知行WeRide宣布率先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开启自动驾驶测试。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覆盖一线城市主城区的自动驾驶测试;前装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已从广州生物岛、南京生态科技岛,进一步拓展到郑州、武汉,开启常态化测试。关于自动驾驶:
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的运营商,文远知行坚持开放运营的原因之一在于收集各种数据:通过真实的出行数据,教育市场,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倒逼工程、运营,不断强化安全机制,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中国的自动驾驶应该有一个比武场:中国的一线自动驾驶公司应当在同一个场地中、在同一个汽车平台上,真正比拼一次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还没有落地,既不是因为政策,也不是因为市场、资本。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不够快,技术不够稳定和扎实;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才是L4级自动驾驶的主要方向,完全摄像头的方案路途遥远;L4级自动驾驶可以用第三次出行革命来形容:未来五年内,L4级自动驾驶一定会实现,而且是划时代、革命性、颠覆性的发展;L5级自动驾驶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难以实现,如果要让车开得好,一定要有高精地图技术。
会议演示结束后,韩旭接受了新智驾等媒体的采访,内容涉及运营规划、技术趋势、竞争合作等等。以下为采访实录:
Q: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共同研发的全无人驾驶小巴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商用领域?除了宇通、东风日产,未来还会和哪些主机厂合作?如果合作,会基于哪几个方面?
韩旭:宇通集团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我觉得无人驾驶小巴在年就能够商用,所以可以拭目以待,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也期待大家能够在很多地方看到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的无人驾驶小巴。
目前与主机厂的合作,我们一直秉持的是开放合作的原则。但具体和哪些主机厂合作,现在的时间点不太方便宣布,可能下一次媒体发布会会宣布。
Q:您怎么看国内激光雷达企业之间的竞争?
韩旭:我们是激光雷达的用户,他们是我们的上游。国产激光雷达之间有好的竞争,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最近国产激光雷达的发展非常快,以禾赛为代表的每一家激光雷达公司都做得非常棒。
我们希望他们之间可以有良性的竞争,大家一起提高技术,做出伟大的产品,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些伟大的产品。长期来看,能够构建出一个良性、共同成长的生态圈。
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有一种非常好的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而且我对他们有信心。我认识很多激光雷达创业者,都是非常棒的创业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
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进取,不要躺在功劳簿上,希望他们始终保持头部位置。
Q:文远知行在同时推进Robotaxi和Robobus,请问两者技术的通用性和差异性在什么地方?
韩旭:Robotaxi和Robobus技术通用性的部分远远大于差异性,基本上是一套技术支持两个平台,差异性很小。
这就是为什么文远知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Robotaxi,但在杀入Robobus领域后也可以瞬间做出这么漂亮的产品,就是因为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共性。
未来谁掌握了真正的自动驾驶平台化技术,谁就会是王者。
拥有这种强大技术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将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
今天做低速的物流、园区场景的企业,很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被一家强大的、占据战略市场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降维打击。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Q:文远知行同时在做Robotaxi和Robobus,现在还开拓了三个新的落地城市,团队的精力是怎么去分配和平衡的?
韩旭:Robotaxi和Robobus技术方面的共性很大,没有太大冲突。
文远知行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团队,人数扩张很快。在一个新的城市开始落地运营和研发的时候,也会招揽相应的人才。
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让中层技术领导可以快速成长。人员方面更多是从成长角度去培养,这样也能让文远知行的团队成员有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
精力和人员分配,对于我们而言不是大问题。
Q:有报告说公交的投资回收期需要七到八年,公交的成本比自动驾驶出租车要高。文远知行在小巴收益预期方面是怎么计算的?
韩旭: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更趋近城市基础交通设施的概念。
公交车是有国家补贴的公共服务,不可能通过坐车收费完全打平。在未来城市,这种在几公里范围内运营的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会像水、电、煤气一样,归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多是由政府与企业一起来完成。
这是一件需要从社会角度去看待的事情。公司不会亏钱,也不会通过收费赚钱。
我们也算过具体的经济账。微循环小巴与大型公交车不一样。小巴载六到八个人是可以算过来这个帐的。即使是打平,提供社会意义,在当地拿到补贴也可以维持自动驾驶运营。
Q:Robotaxi进入CBD会面临路权问题吗?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无人驾驶小巴在路权政策上有什么需要突破的?
韩旭:测试运营的路权是一样的。如果将来无人驾驶小巴车可以在公交专用线上行驶的话,当然会有更高的路权。但现在,路权是一样的。
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黄埔区运营多天了,路权和大家是一样的,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Q:自动驾驶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需要资本的输血,也需要自身具备造血能力。文远知行打算如何造血?什么时候将实现商业化的真正落地?
韩旭:目前国内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唯一可以收费的就是文远知行。
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就像开发抗癌药一样。开发成功的那一天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这之前想要追求商业价值,就是拔苗助长。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短期内强调造血能力。
过去的科技竞争史里面有两个例子可以看一下。
一个是淘宝和易趣之间的竞争,易趣过早收费是它注定被打败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信息安全软件的竞争,全免费就把以前坚持收费的杀毒软件打败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强调造血能力,就跟以前那些创业者犯的错误一样。所以我不过于强调造血能力。
Q:未来Robotaxi的运营会以什么模式开展?相比无人出租车,无人公交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会小很多,怎么考量这个场景的商业化模式?
韩旭:这是用马车的思维去想象汽车。
Robobus会是新物种,跟现在的公交车完全不一样。
Robobus解决的是最后三五公里的出行问题,是全新的事物,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一样,而且它的市场会比共享单车大得多。
Q:公司资本化的进程是怎么样的?C轮融资、上市方面有哪些规划?
韩旭:这个问题还在思考当中,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暂时没有答案。
Q:文远知行四年时间花了多少钱?按照目前的花钱速度,账上余额还能用多长时间?
韩旭:我们公司是非常节俭的公司。如果公司不扩张,账上的钱再花三四年是没有问题的。
Q:文远知行最终是通过销售技术方案,还是通过运营出行服务来收费?
韩旭:关于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思索。这两种方案都有可能。
所有伟大的公司的战略都是打出来、迭代出来的,现在这个时间点说这些没有用。关键还是技术研发出来以后,能够适应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到那个时候再做决策也不迟。
Q: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已经意识到现在面临技术挑战和调整接下来的战略路径的状况。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文远知行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韩旭:特点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优势是我们的技术是非常领先的。
我更希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测平台,可以让大家比一下。
目前根据过去的结果,运营、技术方面的比拼,我们确实是最领先的。
Q:刚才您提到新造车现在不光用激光雷达,也开始布局高精地图。这些车企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上万辆车落地,自动驾驶能力可能会快速提升。您如何看待和这些车企的竞争?文远知行会不会调整自己的长期策略?在可见的两三年内会不会找一些车型实现真正的量产?
韩旭:首先,一些比较领先的新能源车搭载激光雷达,更多的是在概念车和高端车型上。但高端车型的销量什么时候能达到几万辆?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第二,虽然现在车上搭载了激光雷达,但做的事情还是以L2、L3为主。举一个例子,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看起来都有炮筒,都是装着履带往前走,但是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
L3和L4都有激光雷达,但是差别很大。
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会面临一个困境,就是要不要装载那么多的激光雷达去做到L4级别。这需要巨大的成本,而且可能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前,这款车型就被人打败了。有多少钱?可以装多少激光雷达?补贴多少才能卖得出去?这是核心的问题。
很多东西是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说,有几万辆车,每辆车上只装了一个最简单的摄像头和GPS就想收集L4级的数据,理论上这是行不通的。要做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是要搭载了真正L4级别传感器的车才能实现。
我的预期是会有千辆级别的车队出来。文远知行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
这一点上,我并不惧怕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我并不觉得那是正确的路径,也不认为他们跟现在像文远知行这样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公司相比更有优势。
Q:最近这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发布了很多支持自动驾驶路测的相关文件,友商也开始L5级别路测。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以及对中国开放路测的这些政策有什么想法?
韩旭:那个不是L5级别。那是个错误。我不会对错误的事情发表意见,他不是L5,没有什么可评论的。
政策方面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大家可以看到交通部是鼓励自动驾驶发展的,而且把一些自主权下放给了地方,这是我乐意看到的政策。
Q:文远知行在中国和美国都做运营,公司会怎么对比现在中国和美国在政策导向上的分别?
韩旭:我们目前的主要市场是在中国,所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