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敏守护万家灯火

2023/3/10 来源:不详

02: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茹通讯员隗茂春王黎

“有很多人说,我们是在刀尖上跳舞,是高空舞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副班长李敏说到,这份工作有挑战、也有危险,但肩负这份责任,就要把工作做好。

山东kV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入行十年的李敏,已经是高压带电检修高级技师、无人机巡检高级技师,谈起自己的工作,他会常常提及“辛苦和危险”,但坚毅的眼神中又带着对这份工作的自信和热爱。

“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辛苦的,需要爬铁塔,最矮的塔是五十米,最高的塔是两百米,需要徒手爬上去”,李敏说到,“这个工作危险又考验体力。如果进行kV以上特、超高压带电作业,要爬到塔上靠近线路,带着防护手套徒手接触电位,会产生电弧和蓝色的电火花,对人体产生瞬间刺激。”

年12月11日,无人机巡线时发现kV泉乐Ⅱ线83号铁塔上,一间隔棒的子导线线夹损坏,极有可能造成导线断股、断裂、局部高温烧蚀等故障。李敏和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安全措施,周密论证作业方法,在塔上用“吊篮法”等电位完成了山东电网首次kV交流特高压带电消缺,标志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在电网运维检修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正如李敏所言,特、超高压带电检修是个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在靠近线路消除缺陷时,需要在里面穿着阻燃内衣,外面穿着用非常细小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服,像是套了一个金属罩子。

从年从事带电作业工作至今,李敏参与完成余条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消缺任务,担任工作负责人和等电位电工80余次,累计作业时间多个小时,创造经济效益近万元。“再艰巨的任务,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说起李敏,同事们满是自豪。

抢抓机遇转行做无人机巡检

在年的一次普通带电作业中,kV枣蒙线的一根地线某处发生断股,需要通过滑车将人滑到地线上去,如果断股超过五股以上,就会导致地线断裂,威胁人身安全。怎样能在高空清楚的辨别断股数量呢?李敏想到,可以用无人机飞到断股的位置拍照确认。

“以前是用人工,沿着线路通道走,用望远镜查看,拿着照相机拍照查找缺陷,再去带电作业,消除缺陷。那时候无人机兴起,我就想,可以用无人机从高空来查看线路情况”,李敏介绍,从那一次之后,正好国网公司推行无人机巡检工作,就申请组建了无人机飞行小组,开始从事无人机巡检工作。

“刚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的时候,使用的是比较大的无人机,四旋翼的,带着摄像机或者是照相机,沿着线路飞行”,李敏介绍,“一天能飞十几组,装备比较大,不太方便。”

因此,从年开始,李敏就带领团队探索研究无人机的自主巡检。

“就是把需要无人机巡检的航线规划进去,把无人机的拍照点、角度还有距离,都设定好了,跟汽车自动驾驶一样,让无人机沿着预设的路线,到达预定位置,拍摄什么样的点位,都控制好,它自己飞出去,还能自己飞回来”,李敏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是完全不用干预的,这就大大节省了巡检的时间,节省了操作人员的精力,提高了巡检的效率,“现在所有操作人员都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巡检,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拿着无人机干活,回来后看看照片,有缺陷就去处理”,李敏说到。

在他的带动下,山东检修公司率先实现了国网系统内首次无人机自主巡检的现场应用,完成超特高压公里无人机自主巡检,线路本体缺陷发现率同比提升56%,其中销钉级缺陷发现率同比提升43%,综合巡检效率提升了6倍,目前无人机自主巡检覆盖率50%。

不断钻研开发出无人机作业多项功能

在设定无人机自动巡检之外,李敏和团队还利用无人机,做了很多以往需要人工去从事的工作。“我们在无人机上,升级了很多的设备,升级了喊话装置,如果附近有人烧火,有人垂钓,我们在很远的地方即可拿着报话机喊话。”李敏笑着说道,在几公里之外,就可以通过无人机喊话发出警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升级喊话装置之后,还升级了照明装置。如果在晚上有抢修任务的话,可以使用无人机为工作人员提供照明,光线能够更自然一些,作业也更加灵活。据李敏介绍,无人机上还挂载了喷火装置,如果在线路上有异物,比如塑料袋等,可以直接使用喷火装置点燃,把异物烧掉。

此外,李敏和他的团队还把机械手臂放在无人机上,简单的拧螺丝,摘除塑料棍等都能够直接使用无人机处理,“尽量让无人机这种科技手段,更多地发挥它的作用,去干一些以前需要人工爬塔去干的工作。”李敏表示,“我将立足我的岗位,把无人机用好,打造输电智能运检的新高地”。目前,李敏带领无人机作业团队顺利攻关的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已在国网山东电力范围内推广应用,实现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的智能化变革。

从特高压带电作业到无人机巡检,这个85后小伙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先后拿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网优秀专家人才”、“国网山东省公司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齐鲁工匠”、国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等一系列荣誉,先后发表论文23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省部级及以上创新成果奖10项。但他从未停步,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带着一股韧劲和钻研精神深耕着这份挚爱的事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