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洗白见证职业司机的消亡自动驾驶技
2025/8/3 来源:不详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一定神秘感,也不清楚目前的发展状况。本文由苏雨农的长镜头和合作伙伴“不二调研室”联合出品,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现如今汽车行业最火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不是电池、不是车机,而是自动驾驶。普通人可能对这四个字不是很敏感,但中国几千万职业司机听到这四个字可是瑟瑟发抖。还有几百万外卖小哥和多万快递小哥。自动驾驶真的会抢走很多人的饭碗吗
No.1
什么是自动驾驶?
在绝大部分人的概念里,不用人开就叫自动驾驶。而实际上我们还远没有达到那个目标,顶多是在部分道路上司机可以脱管车辆。人有考试评级,自动驾驶也有,根据人类的介入程度评级。制定评级标准的有两个机构,分别是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后者的评级标准更详细也更受认可,它把自动驾驶分为L0-L5一共六个级别。
L0级是完全的人类驾驶;
L1级是车辆可以自主控制加减速或转向中的一项,实际中ACC自适应巡航就算L1级,这个功能差不多10年前的量产车上就有了;
L2级是同时控制加减速与转向,目前这项功能正在普及。L1和L2在SAE的评级中算做辅助驾驶,从L3级开始才算自动驾驶;
L3级要求车辆在部分道路中能完成大部分驾驶操作,人类需要监督它的工作并在必要的时候接管车辆;
L4级是车辆在部分道路上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比方说封闭的高速公路上,人类不需要监督它工作;
L5级是完全的自动驾驶,在所有道路上都实现无人干预的行驶。目前极少部分车辆可以达到L3级,L4和L5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No.2
那自动驾驶是怎么实现的呢?
自动化概念起源很早,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诞生于二战时期,传感器是自动化诞生的重要标志。以前的机器只能在人类的操作下完成特定工作,本身不会对外界产生响应。传感器相当于给机器安装了眼睛、耳朵,使其能感受外界环境并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响应。汽车的眼睛是雷达和摄像头。
自动驾驶所需的雷达可不是倒车雷达那种超声波雷达,而是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最先普及在车辆上的是毫米波雷达,车头的一颗或两颗毫米波雷达用来探测车辆与前方障碍之间的距离。这项技术应用催生了早期的ACC自适应巡航,差不多在年左右就装车了,但在中国普及要等到年前后。这倒不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只是因为当时军方对雷达波段的管制很严,毕竟武装直升机和反坦克导弹上也在使用毫米波雷达。
另外一种激光雷达顾名思义,通过激光扫描生成三维立体环境模型。早期的自动驾驶车辆(谷歌)都是使用机械扫描激光雷达,对,跟你家扫地机器人上那个一样。机械扫描雷达又大又重又贵,扫描速度还受机械结构限制。最新的激光雷达研究方向是固态激光雷达,取消机械扫描结构,通过相控阵、微镜片、微机电的方式实现扫描。真就像战斗机上的相控阵雷达取代机械扫描多普勒雷达那样。
摄像头则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实现自动驾驶,而且目前的双目、三目摄像头可以判断距离。车侧的摄像头还可以判断周围环境。目前的自动驾驶功能集成了以上多种传感器,L2级别基本上是毫米波雷达与视觉摄像头继承,L3级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三种都用。
眼睛有了,下面就该脑子了。现在的车都在比算力,而且比到了芯片都短缺的程度。自动驾驶功能的基础是算法,这些人工智能算法是基于大量的机器学习实现的。
说白了就是像训练狗一样训练机器,所以我们就会看到马路上经常出现的美团无人车、百度无人车,那些东西就是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机器学习,在这个阶段样本量决定了最终效果。就是像应试学习一样,三年模拟五年高考,做得题越多,学习越好。
No.3
自动驾驶的发展速度怎样?
自动驾驶的想法诞生得很早,年就提出了,20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研究高峰,到了年L1级开始应用,中间花了20年的时间。从L1级到L2大概用了15年。从L2级到L3级大概只有不到10年。从发展速度上讲,确实是越来越快,基础夯实了,起大楼就快了。
再加上现在楼市的那个样子、制造业的那个样子、共享单车的那个样子、互联网的那个样子,资本需要能赚快钱、赚大钱的故事,自动驾驶就很好嘛!在每一家研究自动驾驶的公司背后是一大堆的风投,比方说刚融了22.5亿美元的谷歌Waymo,银湖、A16Z、麦格纳、穆巴达拉都出了钱。现如今有钱烧就好办事。
No.4
谁在期待自动驾驶呢?
自动驾驶能解放驾驶员,把他们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按这个道理说职业司机应该会最欢迎自动驾驶技术。而实际上正好相反,资本主义发展了年,投入大量财力解放生产力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因为人越来越贵了,所以就用机器代替呗。样本来源于益普索Panel库的调查显示,受过良好教育的“注重身份的潮流引领者”和“